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59《创业史》(第一部)(1 / 2)

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柳青

原发刊物:《延河》

发表时间:1959年4月-10月号

首次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1960年6月

在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对于“十七年”期间的长篇小说,有个“三红一创”的概括性说法。这里的“一创”,指的就是作家柳青历时六年创作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于1959年开始在《延河》杂志4至10月号连载,特别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60年正式出书之后,随即便在文坛内外引起高度的关注与热烈的争议。后来在80年代“重写文学史”等活动之中,又被不断地提及,评说也各各不一,相当纷纭。而在陕西和全国的文学创作领域,柳青和他的《创业史》,作为一种文学倾向与写作风格的代表,又为一些文学写作者所喜爱,所效仿,因而不断产生着种种新的影响。这种由评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构成的持续不断的注意力,使得《创业史》一直是当代文学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热门话题。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其间,多次回到陕北乡下深入生活。在此基础上,1949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创作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建国初期,柳青曾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离开北京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以长安县县委副书记的身份,长期在那里安家落户,直到病逝。他曾历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

1954年,柳青开始进行计划中的四部《创业史》的酝酿与写作,这期间先后发表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6),中篇小说《狠透铁——1957年纪事》(1959)。1959年上半年,接近完成的《创业史》开始在《延河》杂志连载,1960年《创业史》第一部改定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文革”之后,柳青带病改定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第14至17章,第18至28章未及修改与加工,作者就不幸离开了人世。中国青年出版社把作者的定稿与未定稿合为《创业史》(第二部),于1977年6月出版。

《创业史》(第一部),凡33万字,编次分别为“题叙”、“上卷”、“下卷”和“第一部的结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