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逆风飞扬的青菜>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余孽(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余孽(二)(1 / 2)

谢游思索了一会,“臣觉得有三个人比较合适,一个是大理寺萧少卿,为人刚直,心思细腻,适合查案,而且,他是萧老侯爷的族人,应该可以信任,缺点就是职位高了些,正四品;第二个是刑部二司姚主事,正六品,此人是寒门出身,在刑部一向以胆大心细著称,有好几个案子,都是他主持破案的,就是人品如何,是否可信,还要陛下着人仔细调查一番;第三个就是工部屯田司何主簿,正六品,何博文也是出身寒门,为人谨慎心细,臣这么多年观察下来,是个可以信任的人,缺点就是没有办过案,不知道能否符合督政司的要求。”不用承乾帝说,谢游也知道,这么私密的事情,一定要信得过的人才能推荐,否则,那可会坏了大事的。

“何博文?嗯,朕倒是从来都没想过他。”听了谢游推荐的三个人选,承乾帝还真是仔细的考虑了一下。

第一个萧少卿是被剔除的,正四品的京官去边远地区任正五品的知州,怎么说都很奇怪的好吧,除非,找个借口把他贬了?第二个姚主事,就像谢游所说,需要再调查一番,毕竟不太了解底细,万一有个闪失,会使督政司损失惨重的。这么一想,这何博文还真是比较合适,一来何博文是寒门出身,虽然出自翰林院,但一直以推广农事为主,这次从工部正六品到偏远地方任正五品,虽然提了两级,但以推广农事的角度来说,还是可以说的通的,理由也很充足,不至于引起太多人注意。另一方面,何家虽然与谢家、粱家都有联系,但何博文兄弟俩一直踏实干活,从来不掺和派系斗争中去,一心只想干实事,是个可以信任的。

想到这里,承乾帝对孟指挥使说“朕把工部何博文,也就是何博荣的哥哥,派过去,他是以推广农事为主,你从京都督政司派两队人马,一队在暗处配合剑南司查案,另一队,伪装成何博文的幕僚侍从,主要是保护何博文的安全,同时,也与暗中锦衣卫配合查案。”

“臣遵旨!臣这就去布置。”孟指挥使对何氏兄弟也了解,知道这个何博文也是甚得圣心,心里想,看皇上重视的程度,这何家兄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这次,一定要挑个身手好的贴身跟着何博文,确保这个年轻的新贵的安全。

就在承乾帝为李继然之死雷霆大怒时,远在蜀地的一个院落里,一位面孔阴郁的中年人,也因为此事而勃然大怒。“这个蠢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舅舅,现在怎么办?听武统领说,这个李知州也有些不对头,他是有武功的,按说一个文官,怎么会有武功呢?而且,他还能联络到锦衣卫,您说,他是不是上面那个特意派下来的?”说话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青人。如果承乾帝在场,他就会发现,这个青年与他的哥哥秦王有七八分相似。这个青年就是秦王庶长子穆连琮。

穆连琮其实并不是秦王外室子,而是秦王最宠爱的侧妃连氏长子,当年,秦王准备举兵前,连氏就借口养病,偷偷的把穆连琮送回娘家,后来,秦王举兵时,又悄悄的把和穆连琮同岁的外室子接到自己身边。因为连氏一向把孩子看护的很紧,很少有人认识两个孩子,所以,除了秦王和几个心腹,没人知道这个秘密。

连侧妃的娘家是蜀地大族,保宁府一半的田地都是连家的。而且,因为连家曾祖母有苗族血统,不仅在汉人中说一不二,就是与当地山里苗族的头人也扯着点亲戚关系,所以,不但在保宁府无人敢动连家,就是成都府的知府,也要给连家几分面子。这也是当年秦王肯把孩子放在连家的原因。

“不管是不是,都要推到山匪身上,李家也一个都不能留!”连云尧明白,虽然不想惹得上面注意,但事到如今,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阿武,做干净点,推到老五那个蠢货身上,千万别让钱三暴露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