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第52章 宏图初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宏图初展(2 / 2)

这么多人报名,光一个旺溪苗寨根本接待不过来,两辆大巴也不够用。徐梦一面安排杨勇在苗乡另外开避接待点,一面将爷爷奶奶的投资加买了两辆大巴,钱交给李恺后,要他尽快将四辆大巴提货到位,聘请好司机。并在海滨基地建板房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和大巴临时停靠点。

徐梦还布置了杨林和杨梅两边往海城输送游客,大巴往返出行需要客流量。

杨勇与家里的爷爷奶奶和杨林一合计,就把外婆家的长安营侗寨发展成了一个接待点,那里有全省最大的古杉树王,有东晋时期人工栽培的古杉群落,还有侗寨鼓楼。侗族也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而且长安营已有一定的旅游接待基础,家庭旅馆初具雏形。

苗乡侗寨打点妥当,杨梅那边的点也已基本完善。海城第一批一百六十位客人分两拨出发。按报名顺序,有八十位旅居的老年人,八十位观光的年轻人。

杨勇在学校已进入全面实习阶段,他打头阵带队一半老人一半年轻人,共八十位客人直奔旺溪苗寨。

三天后是周末,徐梦和李恺带队第二拨客人奔赴长安营侗寨,年轻游客们在完成旅游观光活动后乘第一拨的大巴返回,第二次的大巴继续执行苗乡行服务。

等到下批客人抵达,停留在苗乡的大巴再带旅游人员和去海城的观光客回海成,循环往复。

杨勇抵达苗乡后,除了陪第一拨客人参加活动,掌握具体情况和数据后,便马不停蹄地踩点、扩点,洽谈联营。

徐梦和李恺考察了全部行程的安排后,把没做得周到的地方进一步安排完善。比如每次接待新到的客人吃饭,可以在各接待点举行长龙宴吃多家菜,把每家接待客人的饭菜全都搬出来,桌子对接桌子,大家移动夹菜,尝尽百家味道,加入劝酒环节,酒歌助兴,高山流水表演助阵,让大家吃得痛快喝得高兴,增加大家吃饭喝酒的乐趣和新鲜感。

喝油茶的时候就可组织歌阵,不一定全是山歌对唱,让来客也加入,山歌对唱,情歌接龙,民歌飙高音都成。

篝火晚会不止对歌跳舞,加各种表演互动节目,挤油尖、打泥脚、耍狮子、舞龙灯、打猎、娶亲,唱歌、跳舞、表演绝技、杂耍,游客怎么高兴怎么来,一切都以来客至上。

接待客人的各家各户人要注意时常清洗被铺,新客入住要全换,讲究食品卫生和安全,统一标准收费,由公司结算。每家设立意见薄,由顾客评价服务,年底评优设奖。

做好这些,徐梦与游客一起返回了海城。她现在真想快点大学毕业,便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放开手脚干事业。

杨勇留在苗乡筹备扩建接待点。长年有固定的顾客输送,吃住在苗乡,有顾客就有生意,定点的村寨,大家都愿意合作联营,杨勇一个一个的点不断扩建,几乎把有景点的地方都建了接待点。

暖心公司与李恺的公司还在同步加速扩大。年底,暖心公司已有服务的顾客十万余人,员工上了两万六千多人。李恺公司的顾客上了三万八千人。员工将近一万人。徐梦评上了全国扶贫工作先进工作者,李恺也评上了省级扶贫先进个人。

苗乡的生态养老项目慢慢上了轨道。徐梦增派了管理团队赶赴苗寨进驻接待网点进行管理,即时处理一切事务,现在运转良好。

《暖心报》一期接一期的宣传苗乡,客户们的各种体验和感受,以及各接待网站的图片都上了报纸。甚至有去过的客户又报名要参加第二期的组团,有的想去过苗族年,吃杀猪泡汤,有的想去避署,吹山野清风。把苗乡说成了神仙住的地方。

徐梦是想把苗乡的特色产业项目也启动的,往大里做,她想开加工厂。但她还要读书,时间有限,分身乏术,又天南地北。只能等大学毕业以后了。

海城这边的政府部门已经在催促海滨滩涂地要尽快投入使用,城市的发展不允许屯地。好在苗乡生态养老的项目周转不快,报名费交上来都储蓄在银行。

徐梦已经跟爷爷奶奶和李恺开过座谈会说好,这笔钱记入苗乡养老扶贫项目另外核算,将在苗乡申请开办独立的股份公司,分成爷爷奶奶、徐梦、杨勇、李恺四股,共同合作经营。其他人员的帮忙都采用工资支付,不算股份,也通知了杨勇,杨勇觉得这样很公平,他同意这个意见。

暖心公司现在基地动工资金困难,爷爷奶奶和李恺同意徐梦先动用这笔储蓄款,但要足额预留在苗乡这边项目的开支费用,以后由暖心公司一步步补上。

有了大家的支持,春节前夕,暖心公司基地已打上了地基,徐梦终于又透了一口气。

宏图已经初展,未来可期,心偿所愿。真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