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二零章 造舰竞赛(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二零章 造舰竞赛(三)(1 / 2)

有了资金,这时又因为中国的南方战争,让日本修复了一些和英国的关系,英国也愿意为日本提供设计和其他的技术支持,因此日本海军部制定了这个年海军建造计划。

而且这一次,日本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建造计划的全部军舰,一方面自行建造可以降低建造的费用,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发展日本的造船业,日本是个岛国,自然需要发达的造船业,经过了余年的明治维新之后,也建成了不少造船厂,配套设施也基齐全了,但到现在为止,日本仅仅只能自建吨级的巡洋舰,远东战争之前打造的“六六舰队”,全部都是向外国购买的军舰。

对比隔壁的华东政府,才成立年时间,现在就己经能够自建吨的战列舰了,基本己经完全实现了军舰自造,其实华东政府的造船工业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得益于从德国转移过来的全套造船及配套工业技术设备;另一方面也因为华东政府自身掌握了足够的技术,缺的只是熟练的产业工人和配套的技术设备,一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造船工业自然也就能飞速发展。

但日本也不能再等下去,必须要尽快发展自己的造船工业,好在是这时英国也愿意扶持日本,毕竟英国需要日本牵制华东政府,而现在英国海军也面临着德国海军的竞争,各大造船厂都己经排满了订单,也确实没有能力为日本建造这批军舰,只是、艘还免强挤得出来,因此只能向日本转移全套的造船工业技术,让日本完全掌握自建军舰的能力。

这次为日本设计的军舰,萨摩级、河内级两型战列舰均按无畏舰的标准设计,排水量均在吨左右,并且按照日本的要求,每型战列舰均设计了门毫米主炮,分为个双联炮塔。

所不同的是,萨摩级个双联炮塔,在舰首舰尾各座,呈“品”字型分布,这样萨摩级在首尾各有门主炮可以使用,而在侧舷则可以使用门主炮。

而河内级则在舰首舰尾各设个背负式布置双联炮塔,在军舰中部,左右还布置一座双联炮塔。这种设计和华东政府为德国设计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主炮布局十分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中部的座炮塔是并列布置,不能同时对一侧开火,而河内级中部的座炮塔是错开设计,因此可以同时对一侧开火,这样河内级前后可以使用门主炮,而在侧舷可以同时集中门主炮射击,火力相当可观。

其实华东政府在设计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时,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将中部的座炮塔是错开,确保可以同时对一侧开火,但这只是理论在侧舷可以同时集中门主炮射击,但在实际中射界很小,只有接近度时,才能保证在侧舷可以同时集中门主炮射击,因此实用价值并不高,而且还造成舰体布局不对称,增加了建适难度,于是放弃了这种设计。

其实军舰上的火炮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一艘完美的军舰,必须是火力、防御、速度三者平衡,过份突出那一项都不好,一般一艘吨左右的军舰,最平衡的主炮数量应是-门,分-个炮塔,否则过多的主炮,必然会挤占其他的火力,或者是防御、速度的空间,毕竞多出的不仅仅是一座炮塔,同时还涉及到舰体加固、炮塔下面的弹药库设计,防护等等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华东政府为德国设计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虽然有门主炮,但一来是这型战列舰的吨位己经达到了吨,本身的吨位有一定的余地,而且又削减了副炮的数量,完全就是一艘为参加大舰队进行海上决战而非单独行动设计的军舰,

日本要采取这样极端设计方案,主要的目地是加强单舰的战斗力,因为既使日本完成这个年造舰计划,也只是拥有主力舰艘战列舰、艘装甲巡洋舰,而即使在这年时间里,华东政府艘新军舰都不建造,但他们现在己经拥有艘战列舰、艘装甲巡洋舰,双方的主力舰数量差距几乎达到了,尽管华东政府的主力舰较老,舰型也落后,由其是战列舰,除了新建的艘名剑级之外,其他稷都是前无畏舰,但巨大的数量优势,依然是年之的日本联合舰队无法抗衡的。

而且现在日本和华东政府的国力差距很大,日本要想在舰队规模上赶上华东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和人民军海军抗衡,就只能在提高单舰战斗力上下功夫,力求达到一舰敌二舰,甚致是一舰敌三舰的标准,于是就只能拼命向军舰上堆火炮,以增强军舰的战斗力。

当然这种剑走偏锋的路子,也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了,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抗衡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两舰上毫米口径的巨炮,在只有吨级的三景舰上安装了一门毫米口径的巨炮,丝毫也不顾这门巨炮开火时对军舰的巨大影响,结果这三门巨炮在大东沟海战中,仅仅只发射了次,完全成了摆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