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开元藏武> 第5章朝堂决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朝堂决议(1 / 2)

五羊关,五羊边军与鞑子海日古部之间的血战依旧在继续,而此时的京城,因为五羊矛甲老卒进入靖王府,再无往日的宁静安详,兵戈战祸的阴云开始笼罩。

五羊关战报鹰信抵达京城左军都督府。

皇城承宣宫,五军都督府左军府左都督付腾钊入宫面皇。

昌晟皇通过皇侍司密报,对于五羊战事详细了如指掌,不过,在听到付左都督的奏禀后依旧是满脸惊诧之色。

“付都督,五羊战事已糜烂至此,为何从未见都督府奏禀。”昌晟皇眼神凛厉,看着付左都督厉声问道。

“禀吾皇,左军府亦是半个时辰前方才接到五羊都督府典房白梵白文典的军报信鹰,据白文典所报,謌克汗国由海日古领兵,攻打北关,非例行狩猎打垛,祭礼并未退兵,五羊战事自去年入冬至今已持续将近一年。”付都督躬身沉声道。

“战事持续这般时日,为何从无军报抵京,五羊边关究竟意欲何为,是想将北境边关拱手让人吗?如此懈怠、渎职,当斩。”昌晟皇近乎咆哮般的喊道。

“吾皇息怒,这、这、这可能可能另有隐情。”面对盛怒之下的昌晟皇,付都督不敢抬头,却又不得不说。

“隐情,究竟是隐情还是借口呢,付都督。”昌晟皇脸色立马变得有了笑意,语调怪异的说道。

“吾皇,确是隐情,五羊关依军制,传令军及信鹰从无间断,可左军都督府不管是传令军士与鹰信却从未接到,这是京城各门一年来值守册目与左军典厅各关信鹰接收册目,均无五羊边关之载,望吾皇明鉴。”付左都督将早就准备好的册本高高举起。

皇侍司侍案苏喆锦小步快跑来到付左都督身边,取下册本,递放在昌晟皇面前书案上。

昌晟皇仔细翻动着册本,付左都督不再言语,承宣宫内顿时沉寂了下来,除却册本翻动的沙沙声,再无其他声响。

“看来确如付爱卿所言,此事另有隐情。”

“付都督,五羊边关战事实情究竟如何,五羊关究竟能否被謌克所克,身为辖制五羊边关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该告诉本皇吧。”昌晟皇微微向前探出身子,轻声问道。

“禀吾皇,五羊边关之战已持续将近一年,没有及时得到援救,以五羊之力,面对凶蛮强横的謌克敌兵,战局不容乐观。”付左都督说话声音虽轻,却充满肯定。

“也就是说,五羊边关将失,神雀北境亦会陷入战火之中,謌克骑兵可长驱直入,攻打京城。”昌晟皇表情显得很怪异,既有担忧,也有庆幸。

“来人拟旨。”

“五羊战事危急。”

“请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右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中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中极殿徐学士、建极殿宋学士、华英殿马学士、华文殿郑学士、文渊阁李学士、东渊阁冯学士。还有兵部尚书郭盛、户部尚书潘韦权、工部尚书范尧锦、礼部尚书奚斌尧即刻入宫。”

“皇侍司宣旨皇侍,禁军值宫校尉,即刻出宫。”

“值守将军,列为臣工直入承宣宫不得阻拦。”

昌晟皇帝站起身来,极速高声道。

十五位宣旨皇侍各带六名黄禁军出宫宣旨。

接到皇旨的都督、将军、尚书,不管是在家休沐还是在房当值,着朝服整仪容,入宫。

华英殿学士马文昌并非今日当值大学士,于宅邸中接到宣旨皇侍的皇旨后,匆忙换上朝服,出府后马车并非第一时间驶向皇城而是交代族侄亲自驾车寻宋朝来宋学士。

“族主,看到宋大学士的马车了。”马学士的车夫看到对面驶来的马车,轻声道。

马车在马夫的操控下停了下来,稍横在道路上,位置控制的极佳,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马车,都必须缓速,小心绕过。

“宋学士,同坐如何。”马学士对宋学士招呼道。

“正有此意。”宋学士毫不迟疑,走下自己的马车进入马学士的马车之中。

马学士的车夫控制着马车向皇城驶去,速度不快也不慢刚刚好,让马车内的两位学士有足够的时间议事。

马文昌、宋朝来看向对方,彼此都清楚对方的意思,相视一笑。马文昌缓缓扭头,看向紧随其后宋朝来的马车。

“马兄,本族族伯。”宋学士低声说道。

“皇侍宣旨,颇有玄妙,不知宋兄?”马文昌轻声说道。

宋朝来听到马文昌所问,脸上挂着愁容,双眼紧盯着马文昌缓声道:“马兄当如何?”

“哈哈,宋兄,你我兄弟二人,何必打哑谜呢。”

“左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三府都督,兵部、户部、工部、礼部四部尚书,我们的昌晟皇看来是早有应对。”马文昌低下头说道。

“预料之中罢了,自五羊军卒入靖王府邸那一刻起,注定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比预计的早了那么几天,靖王朱狄这神雀柱石之名,名副其实啊。”宋朝来答非所问,缓声说道。

“姬老如何说?”马文昌抬起头盯着宋朝来压低声音问道。

“用心良苦,玩火自焚。骑兵耳,荒郡无惧。”宋朝来落地有声一字一字说道。

“自残血夜后,几千年来风云变幻时事运转,皇族更迭王朝变换,我夏族历经数朝,从无外敌破关入境,它朱氏皇族的神雀王朝也算是开了先河,当载史册。”马文昌语气沉重,缓声说道。

“马兄,五羊若破,敌骑长驱直入,京城首当其冲。”宋朝来道。

“此说,可解?”马文昌面带疑惑虚心请教,都说宋朝来秉性耿直,却只有他一人清楚,宋朝来却是荒郡姬氏培养出来的军事大家。

“姬老所言,一语中的。马兄,以为如何。”宋朝来笑意舒展,看向马文昌缓声答道。

“马兄何必如此忧患,王郡黑甲骑、轻甲军,恐已开赴幽谷州,秦氏老秦人想必也出动了一部分,只是不知九庶长哪一庶出来,区区鞑子勇士,应该不至于劳驾商庶。”

“宋兄,你这藏拙的功夫,朝堂文武百官,你当为首。”马文昌开怀大笑,指着宋朝来朗声道,说完向宋朝来那边移了移身子,面色凝重声音低沉道:“宋兄,马某有一惑,不知当说否。”

“马兄请讲。”

“依先贤古令,九氏族各守一关,五羊军关乃为荒郡姬氏,此战,京城亦或可被蒙蔽视听,然你我二人心知肚明,姬氏却是了如指掌,为何会任由战局糜烂至此。”马文昌充满疑惑,看着宋朝来。

“哎,马兄,就知你会有此一问。”

宋朝来说完停了下来,沉思着,马文昌也不催促,只是轻轻拍了拍马车,示意车夫再慢一点。

宋朝来感觉到马车速度减缓,撇了撇嘴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道:“马兄,姬氏从无忘却先贤古令,几千年始终为夏族守护五羊关,可千年安宁换来的是什么,祥和盛世吗?不尽然吧,他们早就忘却夏族生存之艰,蝇营狗苟不择手段。”

“依古制,各氏族应循例遣氏子、族子进边军为夏族戍边十年,早些年为窃军功还入关戍边,可现在呢?对各边关是弃如敝履。”

宋朝来深吸口气,将自己稍显出来的不满收了起来,这才又说道:“五羊军关,护佑夏族北境安宁之屏障,现如今境地如何,无兵可出、无饷可发、无戈可用,纯粹是忠勇之士以满腔热血守卫。英魂犹在,可京城之内、朝堂之上,又是何如呢?置之不理已难能可贵,最可恨的是那些振振有辞言国库不盈钱粮不足之人,大战正酣,无一卒一米一粟一钱一戈援助五羊。”

“曹兄,身为姬氏地德天干支姬佬血脉,为夏族计,心甘情愿脱离姬氏入曹氏。结果呢开元4320年、神雀350年,鞑子叩关五羊危急,曹兄贵为一郡郡府,亲赴五羊,于北关之上领军杀敌,身中数箭而不退,直待靖王朱狄率京城援军入关。”

“结果呢?曹兄到京城救治,启沣、启昌这两个混蛋小子,为逼迫我曹兄支持自己,严令京城医师无令不得为其医治,致使曹兄身躺床榻,忍痛月余,不治身亡。”

“曹氏一族呢,因姬兄而显贵,姬兄身死嫂嫂自绝相随,独留一子,曹氏恐祸及己身,不仅将姬兄唯一血脉驱赶出曹氏封地,更是开祀堂,将其一房除名,何等决绝。”

“忠魂悲戚,何等哀矣。”

“马文昌不知其中内情,宋兄见谅。”马文昌在宋朝来垂下头不再言语后,真切致歉道。

“抱歉宋兄,老哥还有一问,五羊底蕴犹在,当不为鞑子所破吧。”马文昌犹豫着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