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蓉大爷的逆袭> 第152章暗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暗访(2 / 2)

“东方的食物真的都很好吃,说真的,我在法国基本上吃不到这些新鲜的蔬菜,更别提像这样腌制的蔬菜了。”伊蕾尔由衷地感叹道。

事实上,法国直到15至16世纪期间在食物这方面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因新大陆的发现将许多美洲食品传入了欧洲,比如辣椒、土豆、玉米、番茄等等,进一步丰富了法餐的品种。

而玛丽·美的奇与亨利二世的结合使得先进而精致的意大利食品传入法国,比如意大利面、芦笋、罗勒、鼠尾草和马郁兰,当然还有意大利的甜品。

除食品外,美的奇王后带给法国的还有餐具的使用(尤其是叉子,在此之前法餐中根本就不使用叉子,沿袭了高卢人乃至中世纪的饮食习惯)。

比起嘤国佬那糟糕的“黑暗料理”包,法国菜还算是继承了意大利菜的部分精髓——讲究原汁原味。

17世纪后,法国菜不断的精益求精,并将以往的古典菜肴推向所谓的新菜烹调法,并相互运用,调制的方式讲究风味、天然****性、装饰和颜色的配合。

法国菜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含有许多地域性的传统菜肴。

法国北部畜牧业盛行,出产各式奶油和乳酪,南部则盛产橄榄、海鲜、大蒜、蔬果和香料。

“让我猜猜,你的早餐多半是黄油面包,午餐大概是土豆泥或者土豆饼,晚餐可能丰盛一点,有鱼汤和牡蛎,或者烤乳猪。”贾蓉说道。

没错,烤乳猪在法国也是传统大菜,但是也不是经常有机会吃到,一般只有宫廷宴会里才能见到烤乳猪,不过对于商人家庭出身的伊蕾尔来说,吃烤乳猪还真不叫个事,毕竟她老爹是做中间商的,法国这个阶段也是在追求“东方风格”的狂热期,甚至在当时的法国贵族之间,常常有人攀比自己收藏的东方瓷器有多少(17到18世纪的欧洲画作里也有所表现)。

所以,她作为海商之女,能吃的东西可比法国平民要丰富得多了。

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平民待遇都差不多。

帝都,神京城,明日庄。

贾蔷今日罕见的没有在四海一品做掌门人,他今天是专程来拜访一个人的,手里带着一捆书籍,作为拜会对方的礼物。

“杭先生可在?”贾蔷事先就递上过请帖,

杭世骏,自天熙时代以来最为著名的几位经学家之一,同时还是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

其人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氏。

杭世骏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轻时偶尔过访友人馆舍,见异文秘册。

即端坐那里默默记下其中要点,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王瞿序《道古堂集》曰:“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杭世骏经常向他人借书阅读,并与同乡梁诗正、孙灏、严在昌(这几人都是目前朝廷文人的一些代表人物)等人组织读书会,互相讨论学术。

天正二年,他考中了举人,但之后屡次赴考进士不中。

天正九年,杭世骏在主持纂修《浙江通志·经籍志》时,坚持按事实修志,然而当时文网颇密,官府修志,要删除违碍字句,因此他的要求遭到拒绝。

后曾受聘担任福建乡试的同考官。乡试的考官一般都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而杭世骏能以举人的身份担任考官,足以说明他在当时文人阶层当中的影响力之大。

但杭世骏性格伉直,恃才傲物。他甚至与礼部侍郎方苞当庭辩论,引经据典,将一向以经学自负的方苞驳得那叫一个无言以对,这件事当时就闹得很大,贾蔷自然也找人打听过。

其人在生活上也不拘细节,不喜欢看当时的邸报(邸报是当时政府的内部文告,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看到)。

他家居著书或讲学,闲居二十年,连当地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做到了大学士、尚书、总督等政府高官,他都全然不知道。

其人一生勤于学术,虽以诗名,但实精于史,曾建道古堂、补史亭,因此贾蔷上门拜访,带的礼物也多是书籍。

其中有一本《大金纪年》的野史集合秘闻录引起了他的兴趣和注意。

这套文献是贾蓉之前搜罗了目前所有关于女真建金的材料复合而成的版本,里头多出了一大段关于大金从开国到灭亡的人物关系,性格分析及释义注解,可谓是目前市面上再也见不到的详尽材料了。

杭世俊自然也就没客气,拿着《大金纪年》对比着家中珍藏的《金史》校对翻看起来。

这时候,贾蔷才缓缓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