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蓉大爷的逆袭> 第132章我林氏的家产绝不假手于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我林氏的家产绝不假手于人(1 / 2)

只听林如海说道:“贾琏贤侄,你那日所求我已经细细想过了,如今只再问你一句:你可能保证你那日所说完全出于真心,可能做到无怨无悔?”

贾琏顿时‘噗通’跪倒在地,然后举起右手竖起三指说道:“贾琏在此誓,此生必不敢有负于林妹妹,若能与林妹妹结为夫妻,所生第二子也自愿让其姓林,他日继承今日林家之产业,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好,好,琏儿快快请起。”林如海仿佛回光返照般,竟然自己撑着坐了起来。

这时贾琏才偷偷的看了林黛玉一眼,只见林黛玉此时低着脑袋,捏着衣角,看不见脸也能想象的到她羞怯的样子。

没有反对那就是同意了,贾琏大喜过望,继续真诚的说道:“忠伯,你去取文房四宝来,我要把今日的誓言写上。”

林忠点头称‘是’,正要出去取,却被林如海阻止了。

只听林如海说道:“我和玉儿都相信琏儿你的为人,誓言你只要能谨记于心就好,写就大可不必了。”

然后转头对林忠说道:“把东西给姑爷吧。”

林忠闻言,从怀中掏出一叠文书递给了贾琏。

贾琏接过一看,这些文书正是林家的各地产业凭契,库房账目明细,最后还有林如海的遗书,里面已经写明了把林黛玉嫁给贾琏,以及林家的一切财产都是林黛玉的嫁妆,并且已经全部签字画押。

拿到这些,就等于林家的一切今后就是贾琏的了,就算林如海自己现在想要反悔也是不能的。

贾琏大为感动,再次跪倒在地,说道:“岳父大人如此信任,贾琏必不会令岳父大人失望。”

林如海微笑着点了点头,道:“老夫也相信自己的眼光绝对不会看错,只是玉儿还小,贤胥还要多多担待,待玉儿十六岁之后,你们再完婚不迟,到时别忘了来我坟头上一炷香告知,老夫也能瞑目于九泉之下了,现在,你们二人一起给我磕上三个头吧。”

此时林黛玉虽然很伤感,同时又有些羞涩,但是最终还是含着眼泪同贾琏跪在了一排,然后两人恭恭敬敬的一起磕了三个响头。

江苏的淮南基本与淮东重合,两淮盐运使的衙门也在扬州城,扬州是一个盐政管理中心。盐运使贵为三品大员,在七品巡盐御史面前,却不敢造次,御史位卑权大,以卑治尊。

扬州城的没落,是在十九世纪,直接被剔除江南,划为江北,那时吴语在大江南北的普及也超越了江淮官话,现下属于鼎盛时期。

扬州盐商暴富,仅仅是来此经营盐务的徽州巨商,百万家产才是小富,行会商会林立,总财产占国库一半,朝廷不整他们,也是没天理了。

“姑老爷见谅,晚辈初来乍到的,对两淮盐场、扬州盐商不大了解。”贾琮端端正正坐下:“只是从史书中看到过,《宋史》载盐引以来,一引百数斤,元、明、顺沿用。盐铁巨利,国库仍旧亏空,怕是官商滥发,私相把持的结果,商人哄抬盐价,苦的还是百姓。”

林如海焉能不知此中弊病,不过这话从一个十岁生员口中说出来,实是怪异,他微笑道:“你说中了一点,盐引长久了,必生弊病,痼疾难除。我受命之时,圣上再三嘱托收上盐税,如今‘多病不辞惟药物,未有涓埃答圣朝’,身在维扬胜地,不能以报万一,实在惭愧!”

林家祖上袭过列侯,且额外加恩一代,后来爵位散尽,顺朝的爵位是不能代代世袭的,倒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十四等”。林如海探花及第,一甲第三名出身,如海不是他的名,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

时下风气,正妻死了,没有子嗣还不续弦,会被指责,贾敏死后,林如海不补填房、不纳妾,感情算是专一了。

“那不外乎改革一途,除却革新政弊,再无他法,再好的政令,也会滋生弊病。”贾琮装作侃侃而谈、纸上谈兵的书生。

林如海忍住笑意,“你认为如何改呀?”

“实行盐引,朝廷谓之纲盐,明朝以来,有了盐引,盐务便畅通无阻,渐渐演变成商户私有。商亭、客亭遍及两淮(皖苏两湖),一旦触犯他们,他们立即罢市,盐商罢市,老百姓就会造反,山东几府的盐,也赖两淮,可谓事关重大。”

“故此晚辈认为,圣上有力革新,何不改盐引为票盐,全力收及官府把持。市不可无商,但,若为生民计,盐场唯有无籍灶户,苦不堪言,何不分给贩夫走卒,民户贫农进入盐场,凭票经营,官府摧课(收税),只要不明着来,等他们发觉,已经无可挽回……”

贾琮手指案上瓷瓶道:“姑老爷,青蛙放在温水中,它是没知觉的,等水烧涨,它就逃不脱,只能等死了。”

林如海圆睁的眼睛突**光,盯着这个大舅子的庶子,拖着病体,忽然强打精神,一捋胡须道:“改纲盐为票盐,那不是换汤不换药么?”

“不然,姑老爷,票盐主要抑制的是盐价,盐价暴跌,官府收拢,得益的不是朝廷和百姓么?”贾琮奸诈道。

林如海蓄起来的胡须有一尺多长,他抹须的白皙右手突然停下,看着贾琮沉默不语,如此一来,那些盐商的下场不难想象,“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而眼前的贾琮说起来,毫无怜悯、同情之色,林如海心道:“此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过奸诈了啊……”

“呃……官场公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现下懂得还太少。又旅途奔波劳累,且先在敝府安歇几日,研磨时文,我交代完事情,再说。”林如海淡淡地转移话题。

贾琮告退而出,心道:“林如海就是既得利益者,说不定和大盐商有关系,要不然怎么不敢放手一搏呢,士大夫啊士大夫,好虚伪的一个团体啊,难怪崇祯说:文臣人人可杀……”

红楼贾琏后来说要是再发几百万的财就好了,建造大观园的钱财,又不是皇家拨的,可想而知是林如海做巡盐御史得来的。

一个七品官,一年的俸禄加上养廉银,绝不会超过一百两,而林如海坐拥江南园林,资产高达百万,如何不是贪或者贿赂来的?

古代所谓的风花雪月,只属于极少数的特权阶级,绝大部分人,并不好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