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双龙阕> 184儒释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4儒释道(1 / 2)

只是这次杀手营的入侵,让那些上了年纪而修无进取的弟子们煞是提心吊胆,更有其人以为是个机会。可惜三真教一脉相承的绝世奇功都不过是口传身教而已,压根就没有什么名扬江湖的镇教宝典。所以即便有想法,却没有实实在在的能耐,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弟子们猜测一定有本绝世秘笈在三真仙人之手,或已传给三位真人之一。但后者又很快被否定,以三位真人的切实表现来看,他们与仙人相去太远了。如果真有,那也是参悟不透。这是本什么样的秘笈呢?可惜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是否成了千载道门的尴尬!?

而摆在道藏阁中的所谓道藏倒是繁如星海,诸如什么《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周易》还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管子》、《淮南子》、《墨子》……这些足够弟子们参悟一辈子,可也未曾有弟子因此得道成仙,甚至连悟出个小无极来都没人亲见。

夹杂于道藏中偶尔倒是能找出些前辈们悟道的心得集录,运气好的还能碰到一本某某习剑录或谁谁修行悟等薄薄的簿册,不过也是残缺不全或是随性所录,远远称不上什么秘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三真仙境是否名不符实!

也怪不得易阳、易阴在问天阙得了本《阴阳气法》,哪怕练到走火入魔仍然执迷不悟。

晚饭后弟子们齐聚三清殿恳求易阳留在这里,千年的道门总得有个德高望重、再不济武功高强的人主事吧!而这些弟子中连胜过玉面鲛的人都找不出来,实在是有恐江湖人笑话。

易真人不知是有自知之明,还是自由散漫惯了,还或是只想一门思练那易阳气法。总之弟子们的一番肺腑之言,让他一句晦涩的:“有生于无,水善不争。”全都变成了一堆废话。众弟子悻悻而散,谁曾想天下第一,道门翘楚的三真教竟是这般模样,有人心下恨不得投别的山门而去。

焉不知三真先人在时,除了三位真人,就鲜有弟子面对面与他说过话,甭说恭呼一声掌教或上尊什么的,只怕是见一面也是隔得远远的。大道三千殊途同归,最终所谓仙人不就是鲜人——鲜有人见者。

想想天下多少洞天福地,谈经论道起来真不过大同小异,若说武道造化、龙虎、武当者古有仙圣,今无名流。三山五岳剑派一流,虽有宗上传衣,顶多算是宗师,打死加个大字。但真可名垂竹帛的那位想来依然不过是多少甲子之前的人和事了。如今可曾有哪个仙山玄洞有一位鲜活的被天下称作仙人的人物?

所以三真仙人那可是一块金光熠熠的金字招牌不是?也就是仙人不喜天师、国师一类虚名,甚至三真仙人四个字都是世人所赠,连姓甚名谁已无人知晓。

能与先帝称兄道弟的羽化大臣即便已仙去,他的弟子,那三位真人虽不济也是皇上钦点的问天台司天监。易真人早年宫内授大皇子殿下习武,虚名几乎与从一品的太傅齐肩,玄天奉旨南游通联海外诸国亦可谓天朝使臣……想来如今哪个山门能有此等荣尚之人?

三真观还是有名望的,只是任性、特不讲究。

冷风趁这个时候又偷偷去了趟后山,他施展轻功一身轻快,转眼穿过数座峰峦,直达那座最高的山巅方才驻足,一轮明月硕大而澄澈,上面许多弧形和圈状的凹凸或明或暗异常清楚。冷风惊叹可惜自己太过渺小,若是足够高大,一定可以在这镜月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确定脚下就是白天那崖头,便迈到最前方,摘下面具长舒一口,感受着一股清凉之风拂面,很是清爽。此时云海静止,似烛光穿过薄冰微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