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双龙阕> 091韦陀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1韦陀镇(1 / 2)

且不管正果如何,眼下狼女白衣何去何从看来只得由皆空负责到底,何况之前各位门主对她还怀有敌意。

尽管传说无人能解噬魂丹的毒,就算死马且当活马医,也还是要试一试的,唯有解除邪毒才能彻底救愈狼女。既然选择带上白衣,就不便与金世雄同行回都城,一路寻医问药或许是个不错的理由。

金世雄又能说什么,其实心下反倒是觉得更放心了。

……

这天和尚、狼女二人来到一个只有一山一水的江南小镇。

地方虽小,景致却好。

那山上层叠三帘水瀑汇入一条小河。岸人家皆住倚壁小木楼,一幢幢精致巧妙。沿着河岸踏青石路而上,河道渐窄,流水有声,清可濯米。逢人探问,人说是韦陀镇。

白衣当时便眨眼道:“好奇怪的名字!”

此女只悦心于一路新奇,似乎压根不知自己身中奇毒。

皆空记得佛书记载:释迦佛祖涅盘后,诸天和众王齐骤,共议火化佛祖采取舍利以建宝塔供养之事。忽有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道是佛祖在世前曾许下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了佛牙,预备回去建塔供养。不想,一只罗刹鬼却躲藏在帝释天身后,乘人不备抢走佛牙舍利。此时韦驮天奋起直追,刹时将那罗刹鬼抓获,取回了舍利,并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后被尊为韦驮菩萨……

“阿弥陀佛!”合十仰头望向那山上水瀑,和尚虔心道:“《悲华经》说,韦驮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人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驮菩萨成就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天目山相传为韦驮尊天菩萨显圣度众之应化道场,故其寺院内专门建有韦驮殿。此处离天目山不远,小镇以韦陀为名也不奇怪……”

狼女跟随和尚身后,安静地听他讲了许多,全然不懂。但似乎并不觉得这人有多么啰嗦,反倒是沉迷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看样子似乎是觉得心中莫名地舒坦。

此行的目的地是天目寺,但此时天色渐暗,必须在镇中找到可以借宿的地方。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原来此处居民都是信佛的。加上民风朴实,又少有人至。他们见到皆空后不等其开口,居然纷纷围过来主动邀请二人到家中做客。

一个衣着灰色布衣的中年妇人最是盛情难却,“我家老夫人是个虔诚的信徒,常常嘱咐我若是有游僧、行者路过必请入府中,你若不随我去,怕老人定要罪责于我。”

她挽着一个竹蓝,用块蓝白相间的花布盖住,怕是来镇上采办什么东西,皆空便问:“府上离此地可远?”

“不远,不远,小长老抬眼便瞧得见!”妇人举手一指,却是那山中水瀑方向。待皆空抬头时,妇人的手已经拉住他的衣袖,她又向白衣招手,笑容可掬地道:“姑娘,不远,你们随我走便是。”

二人怎好推辞,遂随了她去。

这山本不高,妇人介绍说是白练山。看这瀑布确似一条白练披挂在山腰。老人的府上就在水瀑附近。虽然也是建于崖上,但房舍比山下人的阔余,看来是个富庶人家。但府门朴实,更无什么字牌之类显示主人身份的东西。

妇人敲开一道因陈旧而呈深裼色的朱漆大门,便有中年家丁出迎,妇人喜道:“去告诉老夫人,有僧客到。”

家丁稍稍打量二人一眼,轻声对妇人喜道:“来的又是清雅脱俗的客人,正对她的脾性呢。老夫人可要高兴坏了。”

一会儿二人便在客楼厅中见着主人——一个拄着杖的白发婆婆,她捻动手中一串黑色佛珠,笑着打量来客。

一番介绍与致谢,方知这位老婆婆夫家姓张,早年在朝中为官后告老还乡隐居于此。现今正在天目寺客居。

张老夫人命下人安顿好客人,又让人将晚餐送入房中。

吃罢晚饭,皆空思想起下山后本是要寻找了无长老和五虒的,可现在却没有一点线索。从赤峰屿回来为白衣解毒一事也无头绪,一时难以入睡。窗外月色澄明,不由地思念起师傅来。索性推开门欣赏起月光下的美景。

耳旁隐约传来水瀑之声,似就在张家后院。他想起一轮皓月照着那水瀑一定美不胜收,于是循着声音转到屋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