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隋太子> 第116章时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时机(1 / 2)

杨玄感反了。

杨玄感是谁?

没有人不知道,他乃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现在正被大隋皇帝杨广重任,负责督运往北征前线粮草之事。

他的造反,影响有多大?

至少是整个北征军,都将面临断粮的危机。

会带来什么后果?

没有粮草的北征军,还能称之为军吗?何况皇帝杨广也在里面。

且若是这些年间,积累起来的仇怨一并爆发,引发了额军队的哗变。

那大隋,将是真正的变天了。

大隋皇帝一死,只怕天下必然大乱。

这种乱,只是现在这般大乱的加重而已。

如于当下,在皇帝杨广连续进行两次北征以后,除了江南,只有零星的动荡外,全天下其他地方,何不是起事不断。

便是去岁一年的时间,按照朝廷的统计,大隋天下之内,就有不下五十场谋反之叛乱。大多数都在人口比较充沛的山洞河北之地。

到了今年,只怕会更多。

这般情况下,不仅是朝廷愁苦无比,如地方官吏更是心惊胆战。

这些起兵造反的,或是落草为寇者,若是攻击官府,那第一时间,就会拿他们这些官吏开刀。

所以,只要有叛军攻过来,一些地方县寺,甚至跑的比百姓还快。

这便导致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加的降低,为了平叛,甚至要出动郡府之兵才是。

可是郡府又哪来的那些兵士,两年的时间,大多数都被皇帝杨广,给召集到前线去了。

至现在,短板越来越明显。

由此还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叛军越发的嚣张,越发的肆无忌惮。更是有人,在召集上百人以后,自行称帝。

当然,现在杨玄感反了,只是将大隋的叛军,带向了另一个方向,开了另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有杨玄感前车之鉴,必然会有更多的官吏消防。甚至说不定,会有手握大军的重臣。

而杨玄感之反,也给东都的朝廷带去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便是数日内,洛阳往北征大营中的回信迟迟没有送来,便是边军的奏报,也有两日没有进行送达。

现在,大隋皇帝于北征途中似乎消失了一般。在杨玄感之乱下,谁来主持朝政?

或只有大隋太子殿下,杨昭。

许多人都想到了这个名字。

两年的时间,皇太子在江南就像是扎根了一样,便是连东宫都没有回过一次,更别说回洛阳了。

可若是太子归来之事,皇帝杨广又非驾崩,在之没有旨意的情况下,谁敢传出这道命令?

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变得犹豫不定起来。

“诸位都忘了,齐王可是陛下之前制定留守东都之人!现在杨玄感这等乱臣贼子,枉顾君臣之义,起兵造反。陛下又难以联系到,当由齐王来主持大局才是!”

留守于东都的兵部尚书刘崇温,在一次三省六部长吏的碰面之上,说出了这般建议。

让大家深感古怪的是,一向紧跟大隋皇帝,更受大隋皇帝信任的宇文氏众人,竟全部支持起来。

如此大势之下,旁人若是还看不出什么,那真的是白活了。

皇帝次子,齐王杨暕,现在是打算趁此天下危机,皇帝命令难传于东都之时,以获取更多更大的权力,甚至借此夺取储君,乃至于天子的权力。

胆子真的是太大了!

许多人暗暗吃惊。

但当看到宇文家的宇文成都,率部将洛阳的城门紧紧关闭,便是各大户的府邸,都有兵士看管时。

众人瞬间想到了“兵变”两个字。

难道说,齐王也是如此的不顾及了吗?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待看到几名御史言官,包括户部尚书,都因为坚持个人想法,反对齐王主事,而被罢官或者拿下刑部大狱后,大家明白。

若是想保全自身,此时此刻,就必须选边站队了。

便是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洛阳发生着外人看不到的变化。

齐王杨暕趁着大隋危机爆发,皇帝消失之际,非常幸运的拿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权柄,并获得了宇文氏于洛阳率领的两万人的效忠。

拿到权力之后,杨暕这次是直接光明正大的开始主持起朝议。

他让众人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平叛杨玄感,也不是平定荥阳之地的起义。而是想着怎么拿回关中,拿回长安。

现在留守长安大兴城者,正是皇太孙,那个四岁的幼童。

“关中乃是重中之重,孤等欲平叛天下,最需要的,便是关中的支持。孤觉得现在情况特殊,可以让京兆府尹听命于孤,是为最妥。且当日,父皇以晋王守长安。

此时为不当之举也,当将长安之全力,关中之全力,一并收回朝廷,方便统一调动。

诸位觉得呢?”

杨暕这段时间,因为一直待在洛阳,加上少运动。

相比于两年前,要胖上许多,说话间,亦是带着几分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便是洛阳皇宫的侧殿内,在杨暕说完以后,殿内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的臣子们,都没有说话。

似乎是默认,又似乎是害怕。

尤其看到宫殿门口,站着的一群带刀侍卫之后,更没有人敢轻易开口了。

齐王杨暕,这两年来性情大变,尤其近几日内,在之与宇文氏的联合之下,洛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整个越发有些膨胀。

至于旁人的一些建议,便是他也有些听不进去。

一旦有人反对,那结局一定是非常的惨。

所以,许多人都下意识的沉默起来。

即便如今被重用的宇文化及,此时也是闭口不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而大将军宇文述,还有大将来护儿,便是齐王宣布其人暂时代替掌控洛阳中枢时,二位大隋的元老之臣,纷纷称病在家。

弄得许多人暗自懊恼,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处?

不过,这也怪许多人权欲熏天,便是不想放弃手里的那一些权力。所以,现在只好老老实实的站在朝堂之上,当个工具人。

“很好!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

那孤便以工部尚书,另有右屯卫将军,以汝二人率部,往东宫执行此事。

最好能将晋王他们一众人也给接过来。

皇兄当前于江南忙碌,平时照顾不了妻儿,孤也好帮帮忙不是?”

杨暕直接点出了宇文化及,另有被之提拔起来的工部尚书宋僖。

只是,齐王所言,尤其关于将晋王请来之事,只有傻子才会觉得,是为了皇室那所谓的亲情!

其之目的,可不就是为了太子杨昭吗?

太子杨昭以仁爱号称,若是妻儿都落到了齐王的手中,他是否会为了妻儿的性命,而放弃手中权力?

没有人能知道准确的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