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岁月流歌> 第九十二章 风吹稻花(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风吹稻花(三)(2 / 2)

他们的步履轻盈带着节奏,好像古风的舞者,正在表演着一种古老的乡土祭祀。

炒好的熟茶趁热装桶进行二次发酵,锡皮封口的茶桶,慢慢堆满了仓库的每一个角落。

老车支书和孙师傅也过来了,此时正在场院的老茶树下品着新茶畅谈前事。

卫兰领着三个妇女在厨房里忙活,采茶工、茶厂工人一共几十号人的一日三餐,全指靠她们了。

王世川如今替代了孙师傅的位置,通盘把控炒茶工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

一年的生计就在这十几天了,他一天到晚忙的陀螺一样,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当做几个人使唤。

老板做到这个份上,事事冲锋在前,真是太辛苦了,用现代管理思维来看也是低效率的。

但绿茶这个行当不比其他的制造业,天生不具备规模化流水线生产、职业经理人打理的企业潜质。

遵循古法、作坊经营、匠心炒制,直到今天,仍然是高端绿茶生产的不二模式。

所以若干年后,深谙绿茶之道的王世川,主动把他的绿茶版图进一步收缩,只剩下野茶园这一块茶叶基地了,专门经营定制绿茶。

这个时候,王世川彻底静下心来,炒茶卖茶已经不再仅仅为了赚钱生计了。

雾霭朦胧的清明时节,起上一盆炭火,为慕名前来的茶友,亲手炒制三两斤野茶。

现沏的青茗如同暖玉一般沁人心脾,茶水中叶片慢慢舒展,宛如遗世独立的仙子,游弋在群山之中,等待着有缘人。

客人端起茶盏品了几口,一片真诚的赞誉声中,把一沓厚厚的钞票交到了王世川手里。

这样的交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卖了,应该视为知音,一次交易便是一辈子的朋友。

五月上旬,随着第一批新茶上柜销售,王世川总算清闲了下来。

星期天的时候,毛丫头和英子过来,告诉王世川,她的爸爸从深圳回来了。

农村岗上这几天正是栽秧季,他可能要在家里呆上一段日子。

王世川有一年多没看见大哥了,赶紧去街上买了几斤猪肉、称了五斤烧酒,就直奔油坊生产队的老家来了。

五月的田野上阡陌纵横,波光粼粼的水田如同一条条灰白色的缎带,交织在丘陵河网之间。

大哥王世春家今天正在插秧,一个庄子的人都过来帮忙了,看见王世川这个老伙计都开心的直起腰来和他打起了招呼。

“世川回来啦!卫兰呢?怎没跟着一道?”

“王老板!农村活不会干了吧?快下来栽一行!”

“还是做城市人快活!世川,你和五年前相比,至少年轻了十岁!”

王世川近乡情怯,怎敢在父老兄弟面前装大,忙不迭的脱去皮鞋袜子,卷起裤腿就来到了水田中间。给男人们双手递烟,和老嫂子们开心的玩笑着。

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边跑生意,栽秧割稻、耕地打耙这些老业务,早已植入到骨血里去了,无论过去多长时间,再次上手也是如在昨天一般。

王世川也不客气,抄起一捆秧苗就在前面领头栽插了起来,很快就把大伙甩开了半块田的距离。

来到水田的尽头,王世川开心的坐在田埂上,点燃了一根香烟。

深沉厚重的土地啊,不管离开多长时间,当再次投入她的怀抱,仍然是那么的亲切。

一排漫长的禾苗插完,双脚浸在温热浑浊的田水里,脚底的沤泥冒着气泡,后腰疼得针刺一般,头顶着火热的烈日,心里祈祷到漫长的白天早点结束。

老一辈农人的辛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后续的插秧人陆续到了田边,四五个大嫂有意要捉弄王世川,等他起身逃跑已经来不及了。

在大伙开怀的哄笑声里,一团黑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他那的确良衬衫的领口上。

王世川有心让乡党们开心,干脆笑眯眯的举起双手站在水田里,任由嫂嫂们在他的身上涂抹黑泥。直到把白色的的确良变成了黑确良,满头满脸都是泥水,完全泯然于众人了,这些大嫂才算尽兴。

就在这一刻,王世川忽然间心潮澎湃,很多往事电影画面一般从眼前闪过。

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次去生产队上工,那是苦涩的少年。

扛着几百斤的木材,趁着月色连夜出山,那是年轻的丈夫。

在黑暗的夜空下无助恸哭,那是悲情的兄长。

挑着父亲的行囊,眺望夕阳下的远山,那是孝敬的人子。

拖着木板车,在漫长的国道上疲劳奔命,那是勤劳的父亲。

还有理智深情的茶叶摊贩、意气风发的江湖行商、站在城市街头的新式农民。

他的这前半生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