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岁月流歌> 第四章 五月折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五月折桑(2 / 2)

狗蛋最了解他守财奴的老爹,儿媳娘家的亲戚来家里蹭饭蹭物,会滴他一鼻子醋,更不要说天天去了。

成子老是往田家围子跑,最终会殃及他这条可怜的池鱼。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不养了!狗蛋!你把这些蚕虫拿回家吧!”

毛丫是个恶丫头,见几个娃们拿不定注意,就撂挑子了。

怕黄狗咬、怕老娘捶,怕翻身地主老头的拐棍。

这几个向来搞破坏不知啥叫怕的操皮,突然之间多出了这么多怕来,是身为孩子王的毛丫头没有想到的。

可养蚕大业关系到他们一个美好的夏天,岂能半途而废。

没有蚕蛹和蚕茧,六月天里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失去了许多的色彩。

大别山区70后的娃们,每年夏天都会自己制作一件很特别的玩具。

一根五尺长的竹竿,砍去头部的竹节,插入一弯椭圆形的竹篾,就变成了长柄网球拍的形状。

然后找一个硕大的蛛网,伸上去胡缠一气,一件捕虫的利器就做成了。

用它来网蜻蜓、捉知了、逮蝴蝶、捕蚂蚱,总是会无往而不胜。

那个时候乡间的午后或是黄昏,当你看到一群光腚赤膊的农家小娃们,挥舞着竹竿在林间或野地上跑来跑去,十有八九都是在做这样的勾当。

再用这些战利品去钓鱼钓虾,用钓来的鱼虾喂猫喂狗,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也!

但蛛网有个缺点,就是太细太不结实了,遇到大一点的知了或蜻蜓就会穿网而过。

漫长的夏天,不知会有多少张可怜的蛛网,惨遭顽童们的毒手。

在油坊生产队的王家大庄,谁家小娃想出了独创的点子,用没有去胶的蚕丝结网。

这样的捕虫神器经久耐用,十天半月都不会损坏。

但肯定不是狗蛋想出来的,以他的智商,还做不出这样的新鲜玩意。

而蚕蛹的料理,也早已从田家围子传遍了整个油坊生产队,小娃们还做了很多的创新。

稻田埂放水的缺口作为锅灶,蚕蛹、知了、蜻蜓、河蟹用竹枝串联,下面燃起一堆野火。

几缕黑烟过后,没有油盐、半生半熟的野味大餐就造好了。

成子、刚子、狗蛋、栓子,个个吃的满头满脸的黑灰,其中的味道,定是胜过了任何的山珍。

所以听毛丫说不养蚕了,有着美好憧憬的小娃们一时茫然,个个生无可恋的看着他们的统领。

没有头领带队,接下来的日子就没法混了。

“要不我来打信号,你们从码头那边凫水过来,我老爹看不见!”

每天上午和下午,田家围子的大人们出工之后,只剩狗蛋老爹和另外两个老头,在围子边上的老柳树下纳凉。

只要能绕开他们,就万事大吉了。

在众位玩伴的白眼和威胁声中,狗蛋终于想出了一个可行的方略。

“什个信号?”毛丫又来了精神。

“我学狗叫,家里有大人,你们不能过来!我学猫叫,是大人们都上工去了!”

狗蛋的主意逗得大伙前仰后合,大成子干脆乐得在满是鸡粪的地上打起滚来。

这个主意不错,很合娃们的胃口。

田家围子的池塘也就三丈来宽,会狗刨的刚子和毛丫,在上面游个来回不在话下。

大成子与栓子不会凫水,可在边上接应。

五人还约好以生产队长老罗头的出工哨子为信号,哨声过后,便是毛丫、大成子他们出发的时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

几个不懂世事的小娃凑到一块,有时也会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

就如今天的大人与家中沉迷网游的娃们斗智斗勇一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的。

“好臭!成子,你身上哪来的鸡屎啊!”

大事商量完毕,大家才注意到成子身上的臭味。

毛丫捏着鼻子,在堂弟的光脑袋上狠狠来了一巴掌。

刚子、狗蛋他们一哄而散冲出了房门,生怕成子满身的臭鸡屎,擦到了他们身上。

大成子这下可来了劲,拼命追逐着每个躲他的小娃,也乐翻了天儿。

曾几何时,往小伙伴们身上擦牛粪鸡粪,也成了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童年的快乐无处不在,纯真无忌的笑声洒满了故乡的每一个角落。

而这种欢乐已经越来越远了,变成了一缕无法遣怀的乡愁,洒在我们早生的华发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成子他们的养蚕大业进展顺利。

毛丫家的蚕床由筛子变成了更大的竹席,每天从田家围子涉水采桑的盛器,也由小篓变成了竹篮。

一个月后,稻草做成的蚕山上终于结满了白花花的茧子。

春蚕化蛹成蝶,乌赤酸甜的桑葚引来了满树的黄鹂。

也让刚子、大成子这些馋嘴的猫儿,又有了新的追求和希望。

坐在田家围子的老桑树下,大把的桑果塞进嘴里,吃的满嘴流墨,那就是过年了吧。

就像古诗里说的那样:黄鹂啄紫葚,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