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光霞庄园> 25 五、写字楼里大经理(3)大客户经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 五、写字楼里大经理(3)大客户经理(2 / 2)

第五、遇到“现在有事”或者“以后再说”的绝对不拖拉,说声“回头再联系,再见”马上就得挂电话,什么“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下次再给您致电”等等的客套话一概不说。直接标记后,明天再重新打这个电话就是了。

以上五点,就是解决“电话销售”中的“快”的问题,毕竟自己每天要打太多的电话,甚至连放下电话挂机的时间都要节省下来,必须选择直接用手按挂机按钮,再倒数两秒的方式挂机,然后再打下一个电话。

这第一步的“快”做完后,基本就筛选出太多不感兴趣的客户了,接下来,就是下一个关键——“稳”字。

每次在王建伟讲完电话接通后的第一句话,通常情况下,只要对方稍微听说过DR电脑,或者说并不反感的情况下,基本都会问一句“您是哪?什么单位?您是谁?”——这个时候必须“稳”。

首先,语速要放慢,开始耐心解释他的这些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王建伟“稳”下来,并且以斩钉截铁的方式,一字一句的重复那第一句话——“我是——DR电脑——中国大区大客户服务中心——大客户经理——王建伟!”

然后,不要着急去谈优惠和大客户政策,而是和对方聊天儿——聊天儿非常重要,而且必须要先从对方是否了解DR电脑的询问开始,这样就基本掌握了谈话内容的主导。对方回答“了解”或“不了解”都不重要,千万不要在对方说了解的时候,你再去强调DR电脑如何“牛”,更不要在对方回答“不了解”的时候急于解释和讲解一番,这个话题,只是为了拿到聊天“主动权”的一个问题而已,就像下围棋……王建伟会下一点围棋,这一步“稳”的套路,就是要做到围棋里的“脱先”,目的只有一个,取得谈话的“先手”。

紧接着,再询问对方现在使用的电脑设备的一些情况,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

一、90%的情况下,对方都会在电话里表现出一种急躁的情绪来,明显会的带有敷衍回答的感觉,然后就会急于询问你,“你们大客户团购的电脑配置怎样?价格优惠到什么程度?能便宜多少?”等等问题,明显只是对“价格”感兴趣,这时候就更要稳住,不能急于报价,而是反问“您有什么要求?”,一定要用“您”的称呼,语速一定要慢。

而此时又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种:如果对方继续敷衍或者直接回避你的问题,继续追问价格,你几乎可以100%的断定,他成为你客户的几率几乎为“0”——这种情况无外乎以下四种,1、同行;2、已买,拿你的报价做比较;3、未买,但也不会买你的,依旧拿你的报价做比较;4、不想买,但听听“价格信息”也无妨。此时,你必须爽快的报价,而且必须报出底价的价格。而且切记,报价后,无论对方是什么反应,都必须找个理由挂断电话,王建伟常用的招数是一句话“不好意思,有电话进来,如果有需要,我们再联系,BYE!”,然后挂断电话,并且在号码簿上把对方打个“×”。如果对方还能打回电话过来,那就得用‘拖、换’方法了,简单的说,就是忙、没货、货还没到等等的拖,然后再调换配置、调换型号,总之,这类客户不作为主销对象。

第二种:对方开始具体回答他有什么具体需求,而且回答你的问题时明显有“思考”的迹象……,恭喜你,这可能将是你的客户……往下就简单了,继续保持“稳”的态度,继续聊,比如“咨询过其他电脑品牌没有?是否有比较中意的电脑选择?他们的价格是否还能接受?为什么现在还没选购?”等等。这时候千万记住,不能刻意的贬低“竞品”,哪怕是同等级、同档次、价格相仿的其他最具实力的竞争品牌,至于各方面都不如DR电脑的,就更没必要去比较了……说实话,王建伟并不觉得DR电脑在配置和价格以及服务上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他感觉到在当下的技术环境下,大家同质化还是很严重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业务人员在销售上端正一下态度,即“几个品牌的产品都不错,您无论做什么选择,后期使用都差不多,其实只是习惯和喜好而已”。说到这,其实对于这种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包括王建伟现在的同事,每次聊到这些的时候,挂了电话,几个人总是叽叽喳喳的“批评”王建伟——“你这样说话,会把到手的潜在客户推到别人家的”,而刘彤总是会翘起半个身子,略前倾的悄声试探着问“王哥,你刚打的是哪家啊?你不要这客户的话你就给我呗!”……王建伟这时总是一脸惊诧的样子,半张了嘴巴,看着那些看向自己的同事,也不好多解释,只是讪讪的说“我明天再盯盯看吧”……

王建伟不解释什么,是因为真的不好解释什么,因为他在商贸公司上班时,亲眼见到两家同是向超市送“豆奶粉”的商贸公司彼此当面“贬低”后大打出手的丑态,最后都落得了个双双退场的下场。后来,自己又亲历了一次,在一家超市,遇到一个“同质竞品”的其他公司的业务员,当着王建伟的面贬低他的代理产品,当时他正要和超市老板结账,听得他虽然咬牙切齿,但还是强压了怒火,强忍着,依旧笑呵呵的和超市老板对账,而那个业务员却越发说得眉飞色舞,甚至张牙舞爪起来……最后,超市老板都有些听不下去了,看着那个还在叽里呱啦的业务员,笑呵呵的说:“你刚才说的那个‘垃圾产品’,就是他家代理的”,然后就指了指王建伟,不再说话……这让对方业务员登时就极其的尴尬……事后那个超市老板“嘎嘎嘎”地笑个不停,问王建伟“你怎么不反驳?要是我——我都想揍他!”,王建伟只说,“你们开超市的老板哪有傻子哦,哪个会信他那种话的,再说,我和那个傻子有啥好争辩的……”,又引来超市老板拍着大腿“嘎嘎嘎”地笑上好一阵……这个事儿,王建伟当然不好和这些坐在办公室只是会打电话的同事们讲。

除了上边第一点遇到的90%的电话情况以外,剩下的10%,会耐心地和你讲他们现在脑设备的一些情况,和他们“聊”起来就轻松多了,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和王建伟一样,多做些功课,对电脑配置及最佳的使用范围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一定要让对方觉得,你作为大客户经理,必然不是个电脑白痴。至于最后放下电话前,还是要交代两句“有需求您给我打电话,我一定给您大客户的优惠,优惠区间将会在9折到8折之间,具体看您的订单需求,如果您有其他中意的品牌,也可以和我聊聊,我也会给您一些我的中肯的建议……”

以上两点,“快和稳”,必须保证:快的要快的干脆,稳的要稳的扎实,接下来就是下一步,即:三、有度——缓急把握要适度。

说是适度,其实也有把握时机的意思,总之,这一步是要成单的。

成单,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要必须“急”的,因为每个业务人员都希望能尽快“锁单”,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必须急中有缓:、

比如报价:对于潜在客户,王建伟通常在报价后找个理由把电话挂断,通常会用“我有个合同要发传真,等一下再给你打过去”。这个缓的动作,是要让对方在潜意识下觉得:一,作为大客户经理,是很忙的,是有很多客户要成单的;二,价格以内包括其他附带的优惠,我已经报得很低了,我的报价基本就是最终成单价格;三,你可以再犹豫,但我不会给你更多的和我讨价还价的时间;四,我们做业务很规矩,传真件即可完成订单,你想优惠购买,同样可以传真件形式实现……而且,这一拖,必须拖1个小时左右为宜,给对方上网查询比较,或者斟酌对比的时间,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在犹豫,时间太长,可能造成对方购买意愿延迟,导致“战线”拉长,如果赶上快下班的时候,也必须打个电话过去,直接告诉对方“我这快下班了,有事情明天上班再联系” ……必须让对方纠结,还要没有太多和你倾诉的机会,不熬到对方一咬牙,一跺脚,说“定了!”之前,都得想一切办法‘挠他的痒痒’。

再比如,对方在收到传真件后突然就没有了回复,反而继续犹豫的,更要稳住,绝对不能打电话催,尤其是李青叶经理严禁讲的 “您现在不下单的话,优惠就没有了”之类的话,更不能说,要等,既然对方在犹豫,那就让对方拿着传真件继续犹豫,继续纠结,最多反馈一句“我这传真机一直忙线,刚安静一会儿,怕您打不进传真过来而着急,所以就打电话问问……”做个不疼不痒的提示。

刚说了‘缓’,至于‘急’呢?就三点,必须急,一是传真购买协议,5分钟内必须发过去;二是接到封清茹传来的对方的汇款信息后,必须立刻回复并确定上门安装的时间;三是调价信息,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潜在客户,包括降价信息,哪怕是已经传真了协议但还没有打款的客户,只要没成交、没提货,降价优惠都要有效执行。

这是王建伟总结的‘三点’电话销售实战经验:1、快:快的要快的干脆;2、稳:稳要稳的扎实;3、有度:缓急把握要看时机,要适度;

上述三条完成后,基本就达成了电话交易,只是,王建伟还有一条总结,就是第四点:

——绝对不与自己的客户见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