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玄幻魔法>九州沉浮> 第十四章 神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神器(1 / 2)

孟家祠堂,一群大老爷们也在热热闹闹的杯盏交错,易家三小在一旁的马车上翻滚,马车已经差不多,外面的漆,与里面的桐油都已经干透,放着再出出气。一旁刘思明的两架马车也上完了漆。其实村口的一排粗线条的厂房早已建好,老村长却固执的要在祠堂里装配,放话说孟家祠堂要不够大还有张家的,就是不同意放村口,在村口的都是不大要紧的活计。

饭局末,村娘们撤了残羹冷炙,又端上一盆子热帕子和一杯温水,有人见盆子水少就拿起杯子水倒入盆洗手,用热帕子擦手,待见到陪桌村娘端起茶杯漱口,再把漱口水倒入盆中用热帕子擦嘴,众人不禁大笑,都在刚才的战斗中生出了“战斗友谊”。总算过足了大户人家宴席的瘾,撤去圆桌,众稳婆心满意足的在院中聊天消食,或去如厕。等如厕的几个稳婆回来,大家“哄”的一声,一股脑集体参观起厕所,乡下的稳婆早有耳闻“东流”牌抽水马桶,今天看见,又大大震撼一把,没有一点污秽,没有一点臭气,一旁还点着的檀香。如厕完还有自动净手盆,只要旋动一个塞子,涓涓的水就会自动流出,洗完再一旋就没水流出了,这一比较自家连厕所都不如。县城里来的更是震撼不已,现在乡下的生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满脑子的感叹号!

回到外院,只见外厅放好了三排长条桌,长桌上铺着白色棉布,每个位置上放着一杯热水。三排桌子前放着一张圈椅一个茶几,几上小壶有茶盏,几边有炭火炉,小木桶,炉上正有稍大壶冒着热气。众人在三排桌子后坐定,有人喝了口水,惊叫出:“糖水,雪花糖的糖水!”一时间闹哄哄一片。雪花糖对普通富户来说都是奢侈品,更何况这些社会最底层的稳婆,瞬间糖水被喝光,眼巴巴的看着一旁的村娘。村娘续水,这次就不是糖水了,喧闹才渐渐平息。

这时进来一秀气的小娘,身着淡粉色的罗裙,对大家福了福,大家急忙禁声。小娘来到茶几边跪坐在蒲团上,拿起茶盏小壶在小木桶中洗净,用炉子上的开水冲泡,再从怀中取出个小瓷瓶,倒些绿色茶叶入小壶,开水冲第一泡,茶水倒之小木桶,第二泡开水才点进茶盏,浓香就在空气中扩散开了。众稳婆心旷神怡间,一白衣俊秀的少年士子带着一黑塔般雄壮严肃的手下进来,正是易安和李沉舟。易安在圈椅上坐下,小娘适时递上茶盏,易安一饮而尽,面无表情双眼如电冒着冷光,经过一系列的骚操作,在下面的众人心中种下了此间主事人高不可攀,不是乡下泥巴的种子,一系列的心理暗示造成唯主事人马首是瞻的觉悟。不然一大帮老娘们闹哄哄的会听你一乡下小子才怪,依这帮娘们的一贯尿性定然会拿你开涮,荤腥不禁,然后吃好喝好拿钱走人。不像现在易安不开口,没有一只虫儿敢应声。

易安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变声期的低沉厚重富有磁性,犹如温润的玉石烫貼人心,一下子就进入人心。

“诸位都是扬子县稳婆业的翘楚,为扬子县,为云瑶府,为山南道,为大汉国,乃至为人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儿女来说母亲是最伟大的,十月怀胎,给予生命。而你们就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第一双手,你们温暖的手就是母亲与孩子的保障,任何人都得感谢你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易安冷峻着脸述说着温暖的话,带着陈述铁一般的事实语境。稳婆们一时热泪盈眶,原来我们是这么伟大,还是有人懂我们。这时一纱巾蒙脸的青衣女子悄悄的坐入后排空位,易安稍加注目就移开视线继续说道。

“然而,世上有个词叫“三姑六婆 ”!这是词的好坏自个儿都晓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偏见?其他我等先不评价,我们就论稳婆。稳婆本是高尚之业,迎生之业,为何会被列入六婆之中?因为稳婆有五不该一不该视主家的家产而行敲诈之事。二不该假托神明行神婆之事。三不该参与主家嫡庶之争草菅人命。四不该口不择言,祸患闺闱。五不该身兼数业,行龌蹉勾当。”

在座有愤然与色,有面带羞愧,有不以为然,都是老江湖哪有那么好相与的,就算易安声音上带有精神上的催眠性质,说到坏话时众人心底还是会潜意识反抗。

“我欲成立妇产联合会,所有加入联合会的稳婆都将改名为护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初级月俸一两,中级月俸二两,高级月俸五两。各位,秀才的俸禄贴补一年才五两,加入了你就顶两个秀才。当然主人家赏的喜钱各位照收,但不能强求。”

财帛动人心,稳婆们一下就的“嗡嗡”的议论开来。易安也不阻止,安然的喝着小娘的茶水。渐渐的稳婆们没了声音,都恭敬的等待易安的下文。

“前提条件是严格按照这上面的规矩办事,”易安挥挥手中的一本册子道:“加入妇产联合会后,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管你识字不识字,只要你会背诵,或者变相的用自己理解的话背出相同的意思,加上有五次成功的接生经验就是初级护娘。你不但会背诵还能书写,能把每次接生的产例写好,恭喜你,你成为中级护娘。还有一点,一旦加入,终身享受。”

稳婆们又开始“嗡嗡”议论,在噪音声中那厢给众稳婆倒茶的村娘把小册子一一发下。稳婆们迫不及待的抓紧册子,傻傻的拿着册子,封面写着《卫生条例及十产论》,可大多数人不识字迟迟不敢翻开,只有三个人打开观看,一位老妪,一位愁容少妇,一位戴着面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