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罪后的痕迹> 人格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格17(1 / 2)

“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就是凶手啊?”韦纯听完后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藤原野悠在对面依着下巴沉默着,没有回答。

因为对于这一件事情,藤原野悠还没有详细的头绪。

假如是凶手的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又是怎么知道我们就在案发现场?

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一切都似乎无法而知,又或者极像了一个陷阱,等着我们往下跳。

“是凶手也得找证据啊!”苏媚喊道着。

“啧,那你进来干嘛啊,现在好了,我们全都在里面了。”

“我不进来,你怎么会知道任何详细的信息呀!”

“......”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呀,凶手很快就会下一次杀人了呀!”

“距离下一次案发时间还有多久?”

“哎呀,这个土行有四个时辰属性,丑时,辰时,未时,戌时,丑时时凌晨一点到三点,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未时是下午一点到三点,戌时是晚上七点到九点,很多时间啦!”

藤原野悠冷静看了看时间,现在是晚上八点左右,在今天最后的戌时之间,只要过了戌时之后,便会到第二天的丑时就会有作案。

“不急,连环杀人凶手在作案后会有一段的冷却期,想必他应该不会在最后的一个时间段里杀人的!”苏媚说道。

美国联调局(FBI)对连环杀手(serial killers)的定义是:谋杀至少3个人,并在作案期间存在"冷却期",与短时间内,在同一地点展开大屠杀的大规模杀手(mass murderers),又或四处逞凶杀人的疯狂杀手(spree killers)有别。所谓"冷却期",就是指两宗谋杀间隔的那段时间,连环杀手这段喘息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为1、2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的,长的有1个月甚至数月,通常连环杀手通过一次"谋杀体验"使自己兴奋情绪达至一个高峰后,需要一段时间平静下来,回味并总结这段亢奋经历,改良行凶方法。

“啧,瞧你说的,你又怎么知道这冷却期有多长呢?”

“那你急也没有用啊!”

“......”

“小韦,你能推出来下一次的作案地点吗?”藤原野悠不慌不忙说道。

“土属性的地方有很多啊,比如沙场泥沟沼泽啊,再宽一点的,可以直接把死者埋入地下,这也是属于土属性的范畴呀!”韦纯急促说道。

“你说这不是废话吗?”苏媚有点不满道。

“草!”

“那土属性的年份呢?”

“1990年庚午土马年,1991年辛未土羊年,1998年戌寅土虎年,1999年已卯土兔年

最近的,就只有这些了。”韦纯嘀咕道。

“我进来查过了,在本次侦探大赛里面的参赛队员里,根本没有人符合以上的所有的年份!”苏媚淡淡说道。

“啥,那凶手还怎么杀人啊?”韦纯不解喊道。

“你确定吗?”藤原野悠有点疑惑道。

假如其中没有符合的人群,那么凶手还会不会继续杀人吗?

他的下一个目标究竟会是谁呢?

“不可可能啊,这五行相生相息,应该还得至少再杀一个人才能完成一个最大的可能啊。”

的确连环杀手最大的特征,就是"固定",杀人动机、杀人模式以及杀害对象都不轻易改变,这是因为连环杀手的杀人行为是为了要满足心目中一个固定的理想目标的缘故。这个目标的内容可能与一个或多个人的性以及权利,甚至生存有关,也可能纯粹是一些道德文化观念,但内容扭曲、和现实脱节,连环杀手如同一般的罪犯,他们也千方百计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再重现一次心中的目标,杀人模式也几乎都固定,不易改变。

根据学者海伦摩里森(Helen Morrison)的研究,证实并没有任何连环杀手皆共通的心理背景,一个人发展成连环杀手,重要关键可能是文化教育、社会、家庭、经济、宗教信仰等背景,也可能是基于人类情感发展的障碍导致认知与现实脱节,并且浸醉于梦想而不能自控。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假如韦纯推理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连环杀人凶手可能是因为一些宗教信仰的事件来谋杀,那么他也会必然会完成五行的杀人方式以获得满足,所以,他最后的杀人目标和方式都是与土属性有关的,也就是说,凶手必然会进行一次杀人。

根据基于作案动机将杀手分类的霍姆斯类型学(Holmes typology),连环杀手可分为杀人过程迅速的"着重行为型"和杀人过程很慢的"着重过程型"。对前者来说,杀人只是一个行为,后者杀人则是因为他们认为除掉某一特定群体是自己的使命。

那么,凶手的下一个目标究竟会是谁呢?

藤原野悠不解疑惑想了下去,假如我们认为凶手的目标群不在这个侦探大赛里面呢,而是在其他的一个目标群,而且这个目标群包含侦探大赛的目标群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