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罪后的痕迹> 堕落者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堕落者14(1 / 2)

5月8号?

野田馨来到神户的野田医院,而在5月9号,千叶雅子就死亡了,真的这么巧合?

“我们认为千叶雅子的为人比较谨慎,不可能是误食了过多的阿米替林,所以我认为这件事就和医院有关,尤其和野田馨有关。”藤原野悠说道。

的确是有一点儿关联,不过这又能说明什么?

假设千叶雅子是被人杀害的,那么凶手究竟是怎么作案的呢?又是如何让千叶雅子这么谨慎的人自愿吃下超量的阿米替林?

药剂量单?

没错,在整个案件里,我们都忽略了这个药剂量单。

假如是千叶雅子按照医院开出的药剂量单来吃药的话,而医院又故意开错了药单,这就有可能是形成了一个谋杀的案件。

可是在藤原野悠的调查里,不是发现药剂单量没有错误吗?

假如我之前的假设没有错误的话,那么这个警方发现的药剂量单应该是被人替换过的!

也就是说,医院故意开出一张超量的药单,在无形杀害千叶雅子后,有人又偷偷把药单换掉了,以此来造成一个误食药片而死的案件。

可医院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换掉药单的人究竟又是谁?

SB侦探社这一点果然和我想到的是一样的,藤原野悠继续阐述他的见解:“我们认为问题就出现在了药单里面,不过我们一直找查找医院的治疗记录和有可能作案的人群,不过这一点都没有线索,身为第一案发人高远自然是有嫌疑的,我们把高远和医院的联系都调查了一遍,不过都没有任何的来往。”

“直到我们发现了一个加密的邮件,那是高远的电子邮件,几封和东京某个IP地址联系的邮件,可惜的是内容全已经删了,不能恢复,但是它的删除的时间十分可疑。”苏媚有点神秘说道。

可疑?

“有两封是在5月9号之前联系的,但在5月9日这一天,都删了,剩下两封是在7月份联系的,而且就在7月21日,都删了。”苏媚补充道。

“所以,我们就调查了任何有7月21日有关的案件,发现了东京的野田鸠天的案件,让我更加可疑的是,高远在7月21日也去过东京,野田馨案发的时候也在东京,这是巧合?”藤原野悠说道。

“所以,你们就由此认为野田鸠天的案件和千叶雅子的案件有关联?”我说道。

“的确,不过我还没有发现其中的更深层的秘密。”藤原野悠说道。

“瞎扯呢?就这还有联系。”韦算命喊了起来。

藤原野悠哈笑着,然后有点严肃起来:“我认为杀害千叶雅子的真正凶手就是高远,利用了医院这只手来借刀杀人,高远和野田医院应该有某种联系。”

“瞎搞吧你!”韦算命有点轻视说道。

“既然这样,我们就基于一点假设,千叶雅子是被人谋杀的,可谋杀的人究竟是谁?也就是替换药单的人究竟是谁。”藤原野悠严肃道:“我认为此人男性,35岁到40岁之间,与死者认识,有死者房门的钥匙,对死者家里的布置情况很熟悉,心思比较缜密,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不是什么流浪汉。”

“你会犯罪心理画像?”我有点惊讶说道。

心理画像也是一种“像”,不同的是:心理画像不是通过画笔而是通过文字或言语进行。文字或言语不仅可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行为举止,还可以通过其内心活动的描述显现出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动机。由于这种画像是借文字或言语呈现人物的活动形象,故称“动态的像

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风格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心象描述。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画像需要基本的指标,这些指标就是人的诸种心理内容,如:人的兴趣、需要、观念、态度、智力、技能、气质、性格、习惯等。除此之外,心理画像的指标还可包括与心理活动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如嫌疑人的年龄、体型、身高等。

“呵,学过一定基础。”藤原野悠淡淡说道:“怎么,有兴趣,我可以教你。”

“这什么年代了,还要这什么鬼犯罪画像啊?”韦算命喊道。

我没有理韦算命,接着话题说下去:“现在可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然后呢?怎么说下去”

“首先,凶手既然敢入室替换药单,这说明他的心态比较成熟,比较接近中年人,不能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大都腿脚不方便,不会有这样的信息去完成作案;然后现场比较整齐,没有任何翻找的痕迹,我推测,凶手应该熟悉里面的情况,一眼就找到了那张药单,最后就是死者家里没有任何钱财的丢失了,这说明凶手没有缺钱的可能,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藤原野悠解释道:“在死者这么多的熟人里,我唯一找到最符合的人,就是高远。”

“这么说,你们推测,高远和医院合伙杀死了千叶雅子?”我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没错,不过我们暂时不明白医院为什么这么做,野田馨虽然我认为有怀疑,但我一直找不到解释的原因。”藤原野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