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江湖剑夫子> 第二十二章 上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上签(1 / 2)

离开武隆国后,一路朝着东边,稍偏些南的方向走去,听师傅曾说过,东洲最东边有座小镇,镇子建在一片桃林边缘,每年三月中旬盛开艳丽的桃花,香溢百里路。

一百年前,有位游学的老夫子路过此处,提名一首赞绝之句,“桃花溢山里,酒酿佳兆业。”

后因此句闻名整个东洲,每到三月季,驾着马车,游赏桃花美景,品一壶桃花佳酿。

这趟东行之举,一是为了游历山河,打磨自身,二是距离桃花盛开的三月季,还有差不多六个月的时间,快速赶路,也能赏上一眼香艳之景,再买上几壶桃花酿,等到与师傅重逢时,孝敬师傅老人家。

当时师傅说到此处时,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一直记挂在心里。

举旗算命,练气通脉,占卜日月,绘炼符箓,学三五,升品阶。

游历江湖大河川,一身微薄的道行太浅,江湖水太深,急需提升自身道行境界。

早三时,中三时,夜三时,六时练口诀。

三时学三五,三时绘符箓,三时研占卜。

余十二时,歇五时,剩七时赚钱买剑谱。

自从见过那位季俗剑仙豪气挥剑,脑海里无时不刻不对剑法感兴趣。

以往想成为大剑客,只是兴趣使然,书中江湖剑客最无敌,一剑之下,尽斩数九州。

现在想学剑,是心中所爱,独剑不弃,因为剑最萧然,最气概,最令人向往……

一剑尽斩数九州,是虚无缥缈,但却让人心生敬仰,不求书中那般大剑客,不求季俗大剑仙,只求心中有剑,荡气回肠。

只可惜出了武隆国后,就再也没见过任何一本剑谱,就算有,也只是卖给小孩子看的小人书。

银子倒是攒了不少,十几两也是有的,都是标准的官制纹银,比在溧阳镇赚的工食银值钱许多,十几两,都可以在小镇买上一栋豪宅。

每当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银子,暗叹这趟江湖走得值,要多攒着家当,老张头到老也没怎么享过福。

听说年轻时的青梅竹马跟县城里一个大官跑了,年轻气盛的老张头找其理论,结果差点被打个半死,好不容易积攒的媳妇本,全花在治伤上,穷寇潦倒的日子,不得不攀上衙门仵作行人这一条路,也因此无人愿意与之结亲,最终落得个孤苦伶仃。

现在想想也明白那年老张头为何会拉自己一把,同命相连在合适不过了。

只是老张头心中也明白,小镇就像个牢笼,呆在镇子里,一辈子都发不了财,挣钱的差事都在镇子外面的江湖里,不走出去,只能想自己一样,孤老无依,这也是为何当初极力撵出小镇的原因。

陈玖凉坐在田埂上,双手拢在袖子里,心里盘算着:等这趟江湖走完,也该让其享享福。

抬起拢着的袖子,轻哈两口气,看着不远处升着袅袅炊烟的村子,家家户户忙活着冬种。

前天刚刚立冬,日子也要一天天变冷,种些生长在冬天的粮食,除夕夜拜拜老天爷,求个来年开春后,遇上个丰收年。

在这种孤僻的村子,最迷信,像陈玖凉这样的算命先生最吃香,管他是不是真道士,道行高不高,遇见都会求上两签,好签便会多给些粮食,或者银子,差签的话也会原动不动的给该有的求签钱。

所以那些假装的算命道士,管你好卦还是坏卦,统统只给好签,贪一些算不上事的银子。

可村子走得多了,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到镇子里还能过上好日子。

陈玖凉举起的“算”字旗,老远就能看见,村子里的暮年老人,看着旗上写的正儿八经的字,瞅着就气派,心里肯定的是为道行高的老道士。

临近时才发现,只是一个俊俏小郎君,肤色虽然有些黝黑,到还是白净的多,丁点的黑,估计就是酷夏三伏天晒的。

原本欣喜的老人,也耷拉着脸,对这样一位小道士失了兴致,一看就不是道行高深之辈。

陈玖凉也不生气,淡笑的坐在田埂上,望着村子里的其乐融融。

赖得无聊,只好拿出《三五都功箓》学习着,符箓这会儿练不得,绘画符箓很危险,而且距离村子这么近,一不小心的事,便会遗祸终身。

师傅说道分九品,一品最强,九品最弱,可自己连九品都算不上,简直弱的那边。

不过九品的道坎已摸到雏形,只要体内经脉打通,九品便是板上钉钉的真事。

九品有多强,在陈玖凉心里并不知道,也无判断的依据,只能事后找个练手的把子,试上一试,二境练气士加九品道,估摸着也算得上江湖中的有名侠客,拳打十五人环抱粗的树,应该不在话下。

傍晚,黄昏挂天边,村子里家家户户亮起盏盏明灯,照亮整座村子。

村长家的小孙女,借着肚子疼的理由,跑到村外田埂边上坐着的那个陌生人身旁,实在心中好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