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一网打尽> 第一百四十四章、侦查小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侦查小组(1 / 2)

安水县被公安部列为电信诈骗重点整治地区,许副局长感觉很没面子,一脸尴尬地说:“高处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安水县的尧水镇是网络电信诈骗的高发区,也是市局重点整治地区,这几年,手机在安水经常无法使用,因为每天数千万条短信的发送量占据了正常通道,电信部门多次对基站进行扩容,依旧无法满足日趋增长的短信量,今年年初,市局成立专业‘反诈队”常驻安水,在安水县境内停用了大量的ATM机,全县仅留十二台,民警24小时看守,并对所有取款人进行身份核实,市局联合市移动、联通公司,对安水县内的手机进行限制,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发两百条短信,对于短信异常的用户,进行传唤询问,即便如此,诈骗案件依旧难以彻底杜绝,而尧水镇又是安水县的诈骗重灾区,呈家族化发展,在当地,电信诈骗已经成为‘赚大钱’的最佳方式。

经过我们市局的努力,已经打掉数个团伙,为了逃避打击,尧水镇诈骗团伙有向境外转移的趋势,将整个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一带,企图继续进行诈骗。

接到高处长的指示后,老李立即带领民警协助专案组对尧水镇进行了初步侦查,让老李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安水县局的李局长接着道:“尧水镇总人口有六万多人,我们的目标位于镇西北部的一个村子,叫常久村,村里有原住民二百户、六百人左右,目标建筑是范高超、范高明的别墅,在村里十分显眼。

县局刑警大队长和专案组的王队、小孙三人着便装伪装成采购山货的商人,想靠近别墅观察地形,刚接近村庄就被数人监视,明目张胆的跟在身后,走一步跟一步,靠近别墅五百米左右,就被强行拦下,只得回返。

专案组的周教导和余队又进行了二次侦查,在村庄外就被人拦下质问,为防打草惊蛇,也原路返回。

由此可见,犯罪分子的警惕性极高,似乎已经闻到了火药味,才放出大量的岗哨,非本村人很难进村查看,我询问了尧水镇派出所,这种情况是在一个月前出现的。在今年三月份、七月份、八月份期间,县局曾多次出入常久村进行抓捕,一共抓获了七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嫌疑人,当时的常久村没有现在的警惕性。

根据尧水镇派出所提供的信息,范高超、范高明兄弟在常久村为人极佳,乐善好施,最大原因是愿意带领村民进行诈骗,扬言可以带领大家‘发大财’、‘买车买房’等等,所以本村人几乎全听他们的。

前期专案组对犯罪集团的下游链条进行了全方位打击,综合分析,应该是范高超、范高明团伙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做好了随时潜逃的打算。”

李局长的所知有限,他并不知道范高超已经潜逃,只留有范高明在国内主持大局,高处长也没点破,而是盯着前几天派来的六人看了一会,一针见血的说道:“王队、小孙、周教、余队,大家看看,个个人高马大,一脸正气,就是穿便装,往那一站人家也能看出你是警察,更何况我们的对手还抱有极高的警惕性。安水产茶,秋茶正该上市,常久村没茶树?没有外地人来采购?”

李局点头道:“有,整个尧水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茶树,外地来采购茶叶的很多。”

“报告高处长,让民警伪装成采购茶叶的进村,找机会摸清楚别墅附近的地形。”于军举手道。

“专案组四十多民警,不可能全去常久村采购茶叶,要摸清别墅内的情况,必须要有人能进得去村。”高处长摊了摊手,对众人说道:“各单位都拿出意见,进不去村是个麻烦事,十天的时间看似充足,其实不然,赴缅工作组要在缅方警察的配合下进行勘查、制定抓捕计划,困难比我们大得多,必须要赶在他们之前,拿出个完全的计划。”

李局提议道:“常久村比较抱团,但和附近的几个村子关系都一般,附近村子基本都有治安积极分子和联防队员,可以协助我们,常久村不大,一半警力在外围封锁各个出口,一半警力实施抓捕。”

高处长微微摇头:“不行,专案涉密,这个时候,任何专案组以外的人都不能信任,治安积极分子和联防队员都是本地人,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泄密,将会制造出很多麻烦。”

市局刑侦支队一大队长徐兵发言道:“报告高处长,现在是前期侦查阶段,我们只需要撒进去人,把别墅的情况和附近的地形摸清楚就行。”

“高处长,徐大队说的没错。”李局接话道:“抓捕的时候,我们水州市局的特警支队和水州市武警支队都会配合围捕。”

高处长盯着李局和许局道:“目标区域内情况都不了解,盲目抓捕容易出问题,咱们在当地有没有知情人?”

“这个……”李局犹豫了一下,偷偷看了眼许局。

高处长敲了敲桌面,强调道:“你看他干什么,这时候就不要遮遮掩掩的了,安水县的治安情况我有一定了解,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抓捕之前,专案组肯定要对尧水镇进行摸底,很多情况瞒也瞒不住,李局硬着头皮说:“本地有特情人员,尧水镇派出所在当地建立了三四个耳目。”

“常久村就那么大,本地人相互之间都认识,外人贸然进去容易引人注意,现在就是耳目发挥作用的时候。”高处长接着道:“让咱们派出所的民警找可靠的耳目,把情况了解透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