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夜幕下的谋杀者> 第十七章树叶下的阳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树叶下的阳光(1 / 2)

阳光社区坐落在S市的城区中的工业北区。这里的出现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副产品。

在那个计划经济刚刚落幕的时代,国家政府主导一切社会资料配给和产品生产刚刚结束的时期。这里曾坐落了不少全国闻名的大型重工业企业,企业的兴盛,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的居民区住宅楼从这里拔地而起。

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这里的重工业工厂因为落后的产能纷纷被市场所淘汰,随之而来的建设新型高新技术园区的经济政策又导致了城区需要进行重新布局。于是这里的制造业企业在市里政策的安排下也纷纷转型升级,搬迁去了高新技术开发区。

失去了工厂,等同于失去了就业,这里的经济也失去了动力。本地一些拥有固定房产的居民为了能够增加些家庭收入纷纷选择将自己的住宅改为店铺,在落后的城区里经营着物美价廉的旅店、小卖铺、小饭馆之类的生意,反过来又吸引了不少的人气。一时间原本破落的社区竟然形成了一片不大不小的商业汇聚地带。

而这里最热闹的中心地带是一处三角形占地不大的广场。当然如此热闹的地方自然也不会少了青年男女约会的咖啡厅。

尽管这里的经营者所用的原料大都是些速溶咖啡,或用微波炉烤制的超市冷冻牛排,但西式的浪漫和低廉的价格仍旧是吸引了不少的人气。

遇见你咖啡馆就是这样的一间生意不错的小店,它的门面不大却刚好坐落在热闹的三角形广场的一侧。

午后,咖啡馆的里显得很冷清,只有三五桌客人坐在这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谈着事情。

“在法庭上,虽然法官没有挑明。但是我们都知道苏小北是真的杀了人,他还有一个帮手就是王佳妮。只是因为苏小北对王佳妮的包庇,我们没有办法追究王佳妮的责任。”章佳品着咖啡说道。“可是我个人却认为王佳妮才是真正的主谋,相反的那位杀人的主犯苏小北却是一个被女人谎言利用的可怜虫。”

“为什么?你会认为苏小北是为王佳妮顶罪。又为什么你会认为凶手是王佳妮呢?你要知道她与被害人可是父女关系?”张文山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位坐在自己对面咖啡座上的女人,他问道。

虎毒不食子,尽管在张文山在庭审最后的阶段破解了伪装案发时间之谜的时候,章佳提供的电视通着电源的线索对自己帮助很大,他也很感激这位正直睿智的律师,但他仍旧是不能苟同这位精明律师现在所提出的王佳妮就是案件主要策划者的论断。

这样的论断没有任何的依据,也没有逻辑可言。

其实案件进行到最后的时候,苏小北始终没有交代出是谁是帮助他伪装的案发现场,在案发后又是谁到达现场砸毁电视机。

这样一来,法院也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判定王佳妮的包庇罪,张文山对此内心也一直有些遗憾。

但他绝不会像章佳这样主观臆断去冤枉一位无辜的人,要知道实践中包庇帮助者和主要策划者在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准确的说他们是养父女关系,靠山村的村委会书记可以证实这一点。而且我做过一些调查,靠山村的村民曾向乡镇派出所报案反映过被害人长期嗜赌成性打骂女儿的事情。显然这位被害人并不是一个好父亲。”

对于张文山的质疑,章佳只是微微一笑,随后话题一转又继续问道。“当然养父女之间也会产生深厚的感情,而且家暴史通常会让被家暴者性格懦弱,敢于反抗的案例并不多,更何况还是杀人复仇。所以这一点调查结果也不代表王佳妮会产生杀人复仇的动机。”

“哦,既然不是家暴复仇,那么你认为王佳妮的真正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张文山好奇的问道。

“至于杀人动机。我认为王佳妮有两部分。张检察官,你听说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章佳没有直接揭开答案,而是反问道。

今天是宣判后的第三天。随着法院宣判的结束,这件案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章佳心里还是有些疑惑没有解决,所以她才主动约张文山出来的。

她有些事情想要和张文山谈谈。尽管她这么做,最终并不会影响到什么东西。

“你是说人质综合征。”张文山微皱着自己浓厚的眉头说道。作为一名刑事检察官,他自然知道这种心理疾病,但他却不知道章佳到底想要和自己说什么。

在1973年,在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有两名罪犯意图抢劫一家银行,但他们抢劫并不成功,反而被警察围捕他们。为了逃命,劫匪劫持了4名银行职员与警察周旋了130个小时后,歹徒投降。

让人惊讶的是事后这些被劫持的人员在法庭上不愿意指控歹徒。原因是他们对歹徒心生怜悯。其中,甚至还有一名被劫持的女职员爱上了歹徒,并与其结为夫妻。

这抢劫事件引起了社会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非常想了解为何被劫持者会帮歹徒,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感情。经研究后,社会科学家发现当人被劫持时,人是非常脆弱的,若歹徒对他有一丝仁慈,他都会非常感激。久而久之,被劫持者对歹徒的恐惧心理转变为感激心理,甚至是一种崇拜。当他们的心理发生转变时,他们就会把歹徒的生命安全当作自己的生命安全,奋力保护歹徒。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行为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会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显示,大约27%的人质表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症状。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难道是王佳妮对苏小北产生了这种人质依赖心理然后帮助苏小北去杀人甚至是包庇自己丈夫的罪行。这种心理的源头是什么?你能说的更具体些吗?”张文山仍然有些搞不清楚章佳的意思。

王佳妮和苏小北之间真的有这样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吗?张文山满心疑惑。

“不,王佳妮不是包庇,而是谋划杀人。”章佳纠正道。

“妇幼保健医院的大夫曾告诉我的助理,他曾在对王佳妮进行外科体检的时候发现了王佳妮身体上有很多陈年的旧伤。他当时就怀疑是王佳妮被自己的丈夫家暴。但是王佳妮却是什么都不肯说,而且也不同意医生报警的建议。她只是央求大夫给了她一个怀有身孕的检验单。”

此刻章佳说到这里叹口气。“种种迹象说明这个可怜的女人,她怕是长期被苏小北家暴已经产生了恐惧和依赖的心理。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身孕的检查结果会再次被苏小北再次毒打,甚至是被苏小北抛弃。所以她才做出了假装怀孕的事情来欺骗苏小北。”

“即使苏小北具有家庭暴力的倾向,甚至存在长期对王佳妮进行家暴的情况。而因为人质综合症王佳妮又对苏小北产生了依赖和恐惧心理,她担心苏小北因为自己没有怀孕就会对自己进行报复,甚至是抛弃自己。”

说了这些,张文山现在依然是云里雾里,于是他开口询问道。“可这和案件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吧。她为什么要杀自己的父亲。”

“你难道不知道人质综合征表现出来的另外一个特点吗?”章佳提醒道。“当被不断家暴的一方对家暴实施者产生了恐惧依赖心理,她就会对任何威胁到这种依赖关系的第三者产生敌意,甚至是采用犯罪的方式去清除有可能的威胁。”

“这一点犯罪意图已经在很多案例中都有体现。我们的这起案件也是如此。

“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本案的王佳妮的养父因为偿还赌债的原因曾经多次向苏小北索要钱财,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小夫妻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也有可能是进行了一些威胁恐吓。可以说王佳妮的这位养父的敲诈勒索在王佳妮的眼里就是一种外部威胁。”

不等张文山说话,章佳又继续叙说自己这段时间对案件的思考。

“你说的这些仅仅是王佳妮的杀人动机。可苏小北为什么要同意王佳妮去杀人呢。如果说是苏小北是因为老丈人的压迫才同意杀人,可这种情况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苏小北以前都可以忍受,那么为什么现在他不愿意忍受了。”

听了这么多,张文山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他的问题直指关键。

“别急,听我慢慢说。刚开始我也不解这一点,后来靠山村的村委书记曾经告诉过我一件事。苏小北他们苏家在村子里其实是三代单传,家里只有苏小北这一个男丁。所以王佳妮嫁入苏家几年都没有生育后,苏家的家里几位老人都有了意见。但是现在的社会因为无子嗣就要驱赶女人出家门的理由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所以这些老人就开始以王佳妮父亲的人品存在问题为由激烈的反对他们的婚姻,甚至是逼迫苏小北马上离婚再娶。你也知道乡村都很重视传统,他们家里的老人对于子嗣传承都是十分看重的,苏小北的压力也很大。”章佳叹口气说出了这些张文山不曾知道的事情。

“后来王佳妮伪装了怀孕的报告,欺骗了苏小北。苏小北当时一定很高兴。但他又担心老人会因为他岳父的人品的问题继续逼迫自己离婚。所以苏小北为了他的孩子,为了保住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最终他选择了听从王佳妮的意见去杀死那个一直阻碍他们在一起的绊脚石来堵住家里人的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