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1 / 2)

拿到15的效率数据后,许秋开始规划接下来叠层器件的优化方向。

当下的最优体系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cb:i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ce10:iei-4f体系。

考虑到y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上的折戟沉沙,许秋也在思考,idic-4f是不是同样也有些过于完美,从而挤压了顶电池的空间,降低了整个叠层器件的上限。

毕竟,当初对用于叠层器件的有效层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之所以选择idic-4f体系,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效率足够高。

而在后来的摸索过程中,许秋对于有效层材料的改变并不大,一直沿用着idic-4f体系。

除了用三元策略引入了cb外,基本上主要都是在做传输层相关的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光损失,提高电荷传输效果等等。

也因此,现阶段在加工工艺方面的是比较完备了。

想要进一步突破,多半还是需要基于对有效层材料的合理选择。

于是,许秋做出决定,把叠层器件的优化重心,再次转移到对材料选择上。

一方面,在选择顶电池、底电池材料的时候,考虑的层面可以更加宽广一些,不以二元体系的初始效率为主要参考标准。

而是主要考虑光吸收方面的适配,让顶电池和底电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顶电池主要吸收短波长的光,底电池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

另一方面,许秋打算拓宽材料方面的选择范围,面向整个有机光伏领域,而非仅限于自己团队开发出来的材料。

随着itic被开发出来,近半年来其他课题组也开发出不少优秀的给、受体材料,如果合适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尤其是关于底电池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的选择上,许秋对学姐的iei系列,还有博后学姐开发的fn-4f等材料都不是很满意。

这些材料在效率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是12的体系。

但它们的器件性能受有效层膜厚的影响有些大,一旦厚度偏离最优膜厚太远,器件的效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比如做到300纳米的厚度,器件效率可能就直接腰斩了。

而在叠层器件中,因为要调控顶电池、底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是需要有效层对膜厚变化不那么敏感的。

比如idic系列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膜厚从100纳米到300纳米,本身的器件性能变化并不大。

这段时间,许秋也挑选了几个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并参照他们的文章,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合成。

之所以不直接购买,是因为现阶段,除了许秋的itic、idic、iei系列,还有徐正宏的idt

系列非富勒烯材料在市面上比较有统治力外,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没有商业化的渠道。

就算要买,也是得找光电公司定做,大批量5克、10克的购买才行。

因为材料都是有时效性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新的、更好的材料被开发了出来。

如果一种旧材料没什么特点的话,等新材料出来后,大概率就卖不出去了。

像itic、iei、idt

系列虽然是早期的材料,但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足够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标样材料。

很多无力自主开发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itic、iei的原因。

另外,idic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i8df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i8df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nc文章报道的dbc-ic。

中央d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tt单元首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tt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a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发的ic-2f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ce10:i8dfic体系,还有三元的ce10:i8dfic:cb体系,器件效率分别为1216和1277。

两篇文章均发表在scibull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发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scibull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发表的格式是“shortu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article格式的文章,u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shortu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j-v特性曲线以及eqe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giwa,电镜te、af,电荷迁移率sclc,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0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i8dfic体系具有“超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i8dfic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000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i8dfic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y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0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0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i8dfic还兼顾了idic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许秋初步判断,这种材料或许是iei-4f等近红外受体材料的上位替代,值得进行尝试。

周日。

因为周六加班的缘故,许秋一觉睡到中午才醒。

他取过手机,打算看一眼时间,却发现微信像是被轰炸了一样,全是未读消息,还有一通来自魏兴思的未接来电。

难怪许秋在睡梦中总感觉周围在震动,原来不是错觉,而是手机在震。

他首先看了眼魏老师的来电记录,是早上九点钟的,响铃7声就挂断了,且没有二次拨打。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可能只是魏兴思突然有了一个科研想法,想和许秋分享一下之类的。

于是,许秋就没有回拨过去,反正下午就要见面了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当面沟通。

微信消息,大多数都是来自校内的研究生同学们,包括陶焱、穆雪等等,还有课题组里莫文琳、韩嘉莹她们,此外,甚至还有几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也发来了消息。

许秋随意点开了最上面的几条消息查看,发现他们都在说同一件事,并附带了一个转发过来的链接。

链接是来自魔都综合大学洋葱社的一篇推文:“一年狂揽三十余篇sci文章的传奇直博生,公开了他成功的秘诀,真相竟然是……”

看到这标题,许秋已经猜到了他应该是主角,多半是周二大会的那件事情进一步发酵了。

学校里的洋葱社,许秋还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在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遇到过,但并没有太过关注,只是知道它取名参照了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漂亮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它以报道讽刺性文章为特色,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以及当地的消息,在它的旗下还有娱乐性的报纸和网站。

洋葱新闻所提供的新闻,通常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出来的假新闻。

虽然故事很多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用夸张的想象表达对世界观感,是另类的社会评论,因此有不少读者追捧。

而且它模仿了传统新闻的特点,所有新闻均以漂亮国联合通讯社规格报道,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因为做的比较成功,所以当传统印刷媒体发行量减少,被迫裁员时,《洋葱》的销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许秋打开文章链接,果不其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在大会上挥斥方遒的照片,还没有打码……

查看了一番正文,许秋发现内容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太多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关于许秋和穆雪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提太多,只在文章末尾提了一句,算是勉强和标题相呼应。

大多数的内容都在讲许秋获得的成果,包括以直博生新生的身份直接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若干篇nc、a、《焦耳》、《自然·能源》这样的高档次文章,发表sci文章共计三十余篇,sci一区一作文章共计十余篇等等……

另外,正文中还多次提及到魔都综合大学,表示“许秋是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在材料系直博”。

不仅如此,许秋仔细看了看那张拍摄的照片,上面的投影画面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魔都综合大学logo。

“标题看起来是uc震惊体,而仔细看正文的话,怎么看都像是一篇软文呢?”许秋不禁开始琢磨:“大概自己是被学校选为了典型,用来树立一个科研强人形象,提升一下学校的知名度?”

这倒是有可能的,高校除了自己硬实力外,也需要通过不断宣传,以舆论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说不定就有人因为看到了这个推文,本来打算去清北大学的,结果脑子一热,就来魔都综合大学追逐许秋的脚步了呢。

毕竟,年轻人嘛,很容易冲动。

再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只是学校里的一个小社团在幕后推动的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就连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都被炸出来了。

许秋逐一查看消息。

陶焱是过来邀功的:“多亏有我,许秋你出名啦!”

许秋思索片刻,给陶焱发了一个一分钱的红包,作为“感谢”。

穆雪发了个洋葱社推文链接,并加上一串省略号“……”。

许秋也回复了一个“……”,当时他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好在这篇推文并不是八卦向的,不然还真不太好办。

莫文琳发来消息:“现在微信群、朋友圈里都在转发这篇洋葱社的推文,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开了,我最开始是在我们开南大学的群里看到的。”

许秋回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包,然后去看了看微信朋友圈。

果然,现在整个朋友圈里都要被这篇文章给刷屏了。

韩嘉莹也发了个链接过来,说道:“师兄,你又出名了呢~”

许秋回了个“得意”的表情包,心里暗道,得亏不是八卦新闻,不然学妹估计得炸。

另外,还有多年没联系的高中老同学牛敏敏,也发来了消息,打听许秋的情况。

高中时候,牛敏敏、景围还有许秋,三个人因为都是提前入学的,比正常入学的其他同学年龄小两三岁,再加上成绩都还不错,所以经常一起玩。

后来,牛敏敏去了清北大学,景围去了津城大学,许秋来到了魔都综合大学,分隔三地,联系也就少了很多。

再后来,牛敏敏在清北大学保研硕士,似乎有博士出国的打算,景围选择留津工作,许秋本校直博,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终于回完了所有人发过来的消息,许秋躺在床上点了个外卖。

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他顺带翻看了一下洋葱社的上期新闻:

据新花社报道,魔都对外经贸大学和魔都商学院的合并并改名为“魔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魔都各大高校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五角场星八克咖啡厅,共商“更名有我,从新开始”一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群校合并更名会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