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321 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21 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求订阅)(1 / 2)

munication一般在4页左右,article一般在7页左右。

许秋的两篇工作的行文结构都很简单,主要卖点就是新材料、高效率。

故事也比较好讲,首先我们基于前期学姐的idt-icin工作,将idt的结构优化为idtt,得到idtt-icin,并命名为itic,这里介绍一下idtt相对于idt的优势,然后采用了pce10基准给体材料,使得器件效率突破8%。

最后,在文章的结论和展望的地方埋个伏笔,表示itic和pce10光吸收范围相近,之后计划进一步研究宽带隙的给体材料,与itic进行匹配。

这样就能顺利的引出第二个h22:itic的体系,一举将器件效率突破10%,和非富勒烯受体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相当。

图片许秋打算只放四张最为关键的表征,包括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giwaxs光源测试、j-v特性曲线和eqe曲线。

光源测试在这个月底进行,许秋打算月底测完光源后,就把两个工作全部投出,时间算起来只有两周左右,想要写出两篇文章来,难度还是不小的,好在关键的效率数据已经拿到手。

整个下午,许秋一直忙着进行文章架构,敲键盘的手基本就没有停下来。

晚上,莫文琳已经被安顿好,返回了材一216,许秋便带着她和邬胜男,一起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itic、h22两种材料homo/lumo能级结构的实验,这两个妹子都是跨领域读的博后和博士,在有机光伏领域都是萌新,需要从头开始教学。

不过,两人的科研底子毕竟在那里,学起来很快,许秋用itic材料做了一次教学示范后,两人配合着操作手册和许秋的指导,共同完成了h22材料的测试。

许秋这边测试完,陈婉清那边的器件测试结果也出来了。

其中,许秋的两个体系性能较原先的变化不大,韩嘉莹的pbdb-t:itic体系,效率从9.2%提升到了9.64%,算是小幅提升,学妹的pbdb-t体系和原先的hxx体系不同,最优条件还需要慢慢摸索。

而学姐自身的体系,ieico、ieics两种受体材料和h22结合,器件性能一般,效率只有6%出头,和之前的ieic接近。

但是,这两种受体材料和pce10结合,性能实现了突破——ieics体系,效率最高8.34%,ieico体系,效率最高9.11%。

“ieico和pce10更加适配?”许秋想到了模拟实验室中邬胜男的fn-4f体系,也和pce10体系更加适配,是因为光吸收向近红外方向偏移导致,便提议道:“测测光吸收光谱看看,是不是红移了。”

“好。”陈婉清没有犹豫,用玻璃片旋涂了几片ieico、ieics单独组分的样品,测试光吸收光谱,快速拿到了结果,兴奋道:“许秋你猜的没错,光吸收红移到了650-850纳米,变得和pce10更加光吸收互补了。”

许秋“嗯”了一声,随后说道:“要是能够再往红外方向移动一些的话,光吸收可能会更加互补,或许性能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而且……”

陈婉清笑着打断道:“那些之后再说,现在的效率已经超过9%了,这次am总跑不了了吧。”

“那肯定的。”许秋应和了一句,心里开始分析,学姐的这个ieico、ieics的体系更因为合成比较复杂,更适合投化学类的期刊,比如jacs、angew,不过效率够高投am也没毛病。

现在am似乎已经成为了学姐的执念,上次那篇idt-icin体系的工作,学姐离am只差一步,希望这次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吧。

ieico、ieics、pbdb-t等几种材料是许秋跑到津城开南大学后才开发出来的,因为在模拟实验室内没有备份,许秋便将它们复制进去,开启性能摸索。

周二早上,许秋拿到了摸索结果,pce10:ieico体系最高效率可达9.61%,没有破10%,不过学妹的pbdb-t:itic的体系最高达到了10.08%,这又是一个破10%的体系。

itic体系被许秋开发出来,似乎是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可以预见的是,日后非富勒烯体系的效率门槛将慢慢的被提上来,原先6%的效率就能发表am这样顶刊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八点多,许秋和韩嘉莹一起吃完早点后,学妹神秘兮兮的把许秋拉到寝室楼下,说道:“师兄,等我下,给你看个宝贝。”

没过多久,韩嘉莹手里拎着两个印有hx的手提袋重新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