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重生燃情年代> 第241章 结发夫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结发夫妻(1 / 2)

丽园山庄地处二环内,东边一条街对面就是公园,山庄里以别墅和洋房为主,一半的商品楼,绿化率达到了40%,内部还有一个50多亩的人工湖,是滨海乃至南江省为数不多的商业楼盘中,最高档的豪华居所,来这里买房子,大多也都是第一批富起来的老板。

张松买这栋别墅的时候是91年,花了40多万。

那时候正是他事业最顶峰的阶段,不光有六个门市部,还在百货大楼有两个联排的柜台,全市有三个厂子的五金制品,都由他来提供。

买完别墅之后,张松一度想过,建立自己的厂子,脱离‘二道贩子’的尴尬身份,不光做销售,也做生产,将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可是这个想法落实起来很困难。

不光是资金的问题,政策上,在当时也阻碍重重。

做销售和做生产,这两者在政策上有本质的区别,私营老板想开厂,摆在面前的关卡重重。

和梁一飞白手起家不一样,91年,张松已经是市里知名的大老板,他的一举一动,曝光度很高,盯着他的眼睛太多了。

92年南巡之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家一夜之间大幅度松绑,摆在面前的路一下子多了起来,可是这时候,市场消费激增,忙着现有业务赚钱都忙不过来,他根本没有精力去建厂。

摆在他面前的路,要么是减少销售方面的资金、精力、人员投入,放弃一部分市场和收入,转而安心建厂,以谋长久;要么是,继续加大销售投入,趁着南巡之后市场需求旺盛,再狠狠赚一笔。

一个是放弃眼前利益,赌一赌未来;一个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钱赚到再说。

张松其实没下决心,想再观察观察,所以92年后,也有意识的结交上了梁一飞这样一批新冒头的年轻老板。

可他真没想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太快,快得一眨眼,他就有些被时代淘汰了。

考虑考虑着,就到了93年,之前还是大老板,眼看着,已经隐隐约约要沦为滨海市的二线老板。

当初一起玩的,裘娜已经追上了他,何云飞远远超过了他,最年轻的梁一飞,在潜力上,则彻底甩开了他。

连吴洋这样几年前,他还看不上的小代理,现在都能跟他平起平坐,手头能抽调出的资金,丝毫不弱于他。

张松想来想去,想明白了一点。

用歌里的词说,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行,是跟不上时代!

从梁一飞身上就很明显的体现出,要赚钱,必须跟得上时代。

梁一飞给人出点子,正好是国企大批量推向市场的时候,企业习惯了计划体制,忽然间推向市场,摸不准市场的脉,而企业领导,手头比原来的权力大的多,可以自行使用大量资金。

在这个关口,他给人出点子,赚了一笔。

接下来搞英语补习学校,更体现出时代性:英语热、出国热、大批英语人才渴望赚钱所在单位却卡着不妨,一批人先富起来,有这个财力去学英语,而市场上没有正规成规模的补习班;

再接下来的岚韵湖,算是捡了个便宜,他的战利品,可是高档消费,同样是时代产物;

至于如今的汽水厂变保健品厂,那就更明显了。

今天听到整个保健品市场有两百多亿,张松都吓了一跳。

乖乖,除了国企垄断的命脉行业,如今哪个民营行业,能有这么大的规模?

也有,煤矿!

何云飞就是听了梁一飞的点子,去做煤矿。

梁一飞提出跟着他干,换成前两年,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张松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个小伙子太狂了,在羞辱自己;

可是今天他这个不上不下的情况,再加上这一年多和梁一飞的相处,对对方为人的了解,张松并没有把梁一飞朝坏处想。

梁一飞是需要销售人才,可是,没有自己,人家未必找不到代替了;退一步说,就算是找不到合适的,中华鳖精还是卖得那么火,用不了一两年,人家还是能培养出一批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