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 第184章 失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失察(1 / 2)

在段鸿喜这边查有问题铜钱之时,另一边张浩已遣人赴了安陆州。

这二十三个人借贷很成问题,查找自然要从他们身上查找起来的。

而寻找东山商行还贷上来私铸的铜钱,也只是多寻一道证据罢了。

一直到深夜过了子时,清查铜钱的事情才有了结果。

没能还贷上来的不少,而还贷上来的同样也不少。

一枚枚清查,着实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

“属下审查不严,请侯爷责罚。”

段鸿喜一上来认错,真相到底如何,可就一目了然了。

张浩并未纠结段鸿喜审查不严之错,而是转而问道:“有多少有问题的?”

段鸿喜挥手,让人把铜钱抬了上来,道:“三千二百贯。”

一贯就是一千个铜钱,三千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把这些清点出来,也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抬上来的箱子有好几个,段鸿喜介绍道:“侯爷,那种没有磨损的弘治通宝只是其中之一,你瞧这个正德通宝,没磨损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你瞧,这是原本的正德通宝,这是咱们钱庄的正德通宝,侯爷,你再瞧,这与这些假弘治通宝无论从成色和重量来看,都是出自同种铸造方式的。”

段鸿喜经手的铜钱比张浩多多了,自然也就比张浩观察的更仔细。

“还有这个,成化通宝,同样没有磨损,且也与这两种通宝的铸造方式相同。”

正是因为铜钱的铸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在市面上流通的那些铜钱也就有极大的偏差。

在已知标准的条件下,寻找同批次的铜钱并不难。

虽说年号不同,但从质地以及成色上也是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的。

“宣德通宝,永乐通宝....都是这样的问题,这批铜钱应该就是出自一人之手的。”

张浩倒是不见先前那般沉闷了,脸色挂起了笑意,笑嘻嘻问道:“这么说来,这批假铜钱把所有先帝的年号都用上了?”

段鸿喜已把各年号的铜钱摆出来了,对张浩这个问题不得不如实回道:“是,的确如此,除了太祖洪武的年号,其余的皆有。”

张浩摩挲着这些铜钱,问道:“还贷的人有多少?”

这些铜钱都是借贷的人还上来的,既然准备禀明这个问题,那该准备的问题就得准备妥当的。

在张浩问出之后,段鸿喜便把准备好的账本拿了出来,道“这些时日,还贷之人陆陆续续有三百余人,各地皆有。”

张浩在接了账本自行查看之时,段鸿喜接着又道:“如此巨大数目,又是出自一人之手,只有安陆州还贷上来的附和这个数目,剩下的那些借贷的不多,还上来的也不多。”

同一批铜钱,三千贯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必定是一个铸造之人。

只有安陆州能对得上这个数目,最关键是,民间还有这种私铸铜钱从安陆州流通出来。

不管从那种方面来瞧,安陆州是存在很大疑点的。

“陈同已亲自前往安陆州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有结果了,钱庄这里,明日便继续营业吧,往后若有还贷者,务必要审查清楚,万不可出现如今的问题了。”

段鸿喜掌管着东山所有的产业,这完全就是一种器重。

现如今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张浩虽不言语惩治之言,他自己心中却不甚好受,主动道:“侯爷,审查不严属下乃最大失误之人,属下愿自罚半岁月钱,店中经手还贷伙计没人罚三月,不然也就很难引起下面人的重视,往后也很难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六个月白干,这惩处也不算小了。

张浩点头应道:“商行之事,你为主,你说了算,罚可以,莫要让伙计家中有揭不开锅之事发生,家里的事情安顿不好,如何能够为店中干活,最关键,若后顾之忧解决不了,也会因一时着急犯下大错的。”

都是经手铜钱的,随随便便一捣鼓就有可能把那些铜钱收入到自己腰包。

“属下明白了。”段鸿喜回道。

主动认罚之后,段鸿喜很快又道:“侯爷,这些铜钱有无可能是从咱钱庄的铜钱融掉之后重新铸造的。”

段鸿喜这个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此也方能从中盈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