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文唐> 753 盐票的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53 盐票的由来(2 / 2)

现在想想都知道这个借口就是漏洞百出,以皇商行的地位想要盐,哪个盐场敢推脱不给?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盐引。

只是出于对长孙无垢的信任,他没有想那么多就给开了。

而且长孙无垢也不是白拿他的盐引,提多少盐都会如数给棣州盐场多少钱,一分都不欠。

他就没有放在心上,开完后定期和棣州盐场核对一下账目没有问题就过去了。

现在想想,她要盐引根本就不是为了提盐,而是当支票来用的。

以前他就私下听说过有人用盐引当前进行大宗贸易,只是这种情况很少。

当时盐还是专营的,利润太高,拿到盐引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换成盐,转手一卖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没人会蠢到拿它当钱用。

估计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被长孙无垢给知道了,就动了心思。毕竟‘支票’用起来实在太方便了,皇商行又经常进行大宗贸易,最需要这种东西。

当然,以上都是他自己猜测的,具体情况还要回去亲自问过长孙无垢才行。但他敢肯定,绝对和她脱不了干系。

甚至可以说盐引能被这么多人认可,皇商行才是最大的操盘手。

但让他不解的是,长孙无垢是怎么想到用盐引代替货币这种方法来的,太超前了。

不过这个问题只能留待回京之后亲自去问了,现在他只庆幸一件事情。

幸好最早发出去的盐引都收了回来,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盐引都是龙首纸材质制作的。

最早发盐引的时候龙首纸还没有造出来,都是随手拿张纸写的,很容易造假。

后来龙首纸造出来甚至还搞出了水印,他就开始用龙首纸写,最大程度的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性。

否则现在他肯定会头疼死——虽然现在已经很头大了。

但估算了一下这几年他开出去的盐票也就几百万贯,在除去被收回的那部分,流通到市面上的大约也就百十万贯的样子。就算出问题,以他的家产也能赔得起。

但……以后绝对不能再给长孙无垢开盐引了。不,不光是不能给她开盐引,还要把以前的都要回来。

几百万贯大面额货币,全靠他的信誉和棣州盐场来维系,太危险了,一个不好他的信誉就成渣渣了。

……

众人没有在聊盐引的事情,似乎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李世民没有微服私访,而是分别去棣州书院、军校和水师大营去考察慰问了一番。第三天则是去了造船厂和盐场进行了考察。

岳山自然是全程陪同,在造船厂考察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取消匠籍,还匠人一个自由身。

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害怕放开匠籍后会导致匠人流失,影响国家建设。

岳山当场质问他们,匠人为什么会流失?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手艺?

为什么民间的匠人把手艺当宝贝一样传承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传男不传女?同样是匠人,为什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甚至还最根溯源,谈到了管仲设立匠籍的本意:并不单纯是为了束缚匠人,更多是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那时候匠人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是半个吏员的身份。

在那个万事讲究出身血统的时代,普通人能获得半个吏员的身份,那就是光宗耀祖。

而后来儒家搞出了士农工商,那工匠贬低列为第三等,匠籍已经失去了本意,不在是鼓励工匠的手段,而是变成了奴役工匠的枷锁。

而事实上工匠真的这么差吗?不可能。

没有工匠你们用的笔墨纸砚是哪来的?用的锅碗瓢盆是谁造的?强弓利剑、大炮战船是哪来的?

没有工匠大家还在过着饮毛茹血的野蛮生活,哪来现在的文明社会。一边享受好处,一边贬低他们,完全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一席话说的那些反对的人羞愧难当。

然而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并没有轻易答应取消匠籍,这毕竟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不能轻易下决断。

虽然他是皇帝,可很多事情真的没办法乾纲独断。

岳山也理解他的顾虑,没有强求他现在就给出答案。

匠籍施行到现在已经上千年,且牵扯到的利益实在太广了,不是随便就能废除的。

比如工部名下的工匠说白了就是奴隶,朝廷的各种大工程都要他们来做。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家里有需要,也可以问工部借人去干活。

而且他们光干活还没有钱拿,干的差了还要受罚。

就这种身份居然还要求他们代代相传父死子继,只能说一句,万恶的旧社会。

岳山早就想解放工匠了,只是他清楚匠籍一事牵扯太广,贸然提出只会遭到所有人反对。所以一直在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时机。

现在他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巨舰大炮都造出来了,蒸汽机火车也即将问世,在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机会了。

所以他才趁着李世民考察造船厂的机会提了出来。

遭到别人的反对是意料中的事情,只要李世民没有当场反对,就成了七成,剩下三成就看双方拉扯的怎么样了。

但岳山是信心十足,估摸着田顺谷他们应该已经搞出火车来了。到时候拉到李世民面前溜达一圈,比再多的话都管用。

第四天李世民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登上了船只,再次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

这次只在东都洛阳停留了一天,李世民连船都没下,只在船上接见了当地的权贵就继续踏上归途。

一路马不停蹄,没几日就进入了关中地界。

再次遥望潼关,众人的心情是截然不同。李世民再次念出了岳山搬运的那首词,赞其为千古名篇。

同时还说这首词应当为君者戒,不要因为眼前的胜利骄傲自大,秦汉也很强大不一样灭亡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明白这件事情算是完结了,这首词也可以广为传播不用在忌讳给没完。

岳山也松了口气,同时也为这首词感到开心。

又一日,巍峨的长安城遥遥在望,船队却停了下来——要进行休整。

而圣人凯旋归来已经来到长安左近不日即将回京的消息也传遍了长安城,偌大的城池顿时就沸腾了,无数人奔走相告自发前来迎接。

高士廉则率领留守的文武百官出城到渭水河畔迎接圣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