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文唐> 734 汽车和李承乾回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34 汽车和李承乾回京(2 / 2)

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百二十万人,不是后世那种被将官吃空饷的不满编军队,而且府兵的战斗力远比吃军饷的募兵战斗力要强的多。

这一百二十万人里骑兵近三十万,说一句横扫世界绝对没有问题。

岳山关注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粮食的产量,这年头粮食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吃不饱肚子军队再多也没用。

今年大唐可谓是风调雨顺,北方地区产量就足够全国人吃了。

最夸张的还是两广地区,年产稻米一千六百万石,这个数据一度让朝廷觉得是假的,几经核查才相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

除了粮食,岭南还贡献了大唐百分之七十的红糖和百分之九十的白糖产量。

在朝廷眼里岭南已经从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聚宝盆。为了维护这里的统治,今年又扩建了广东都督府和广西都督府,各自驻扎了五万大军。

同时还在广州组建了海军都督府,拥有四个折冲府两万余水军。只是这支水师大多都是新招募的,作战能力不强,暂时以训练剿匪护航为主。

除了岭南的粮食,朝廷还可以从占城购买大量粮食。经过大唐的诱导,现在占城等藩属国几乎都大面积种植水稻了。

大唐再以各种奢侈品轻松从当地贵族手里换走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填充到大唐的仓库。

再加上几大粮仓的储备,说明年全国绝收也能撑过去一点都不夸张。

这还仅仅是直接掌握在朝廷手中的粮食,算上百姓家里的更多。

为了让百姓们配合人口普查和土地清丈工作,朝廷不但免了全国十年的人头税,还免了大部分地区的地税。

百姓不用纳粮,产多少都是自己的,粮仓里面终于有了存粮。

可以说也现在大唐的储备,足够在多条战线同时掀起大战。

第三个值得岳山关注的点是钢铁产量和火炮数量。今年大唐全年钢铁产量达到了万吨规模。

这个数量并不算多,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明年。因为又有三座大型钢铁厂建成,加上其他铁矿的扩产,明年产量可以暴涨到四万吨左右。

不过那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这一万吨因为李世民特殊交代,很大一部分供应给了火炮铸造厂。

此时大唐的火炮数量终于超过了千门。

看到这个数据,岳山对灭高句丽更加的有信心了。

别说是区区高句丽,就算是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约翰牛拉过来,岳山也有把握把他们干趴下。

而且经过一年的修整,大唐的军队精气神也恢复到了巅峰状态,正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那高句丽开刀最合适。

尽管有把握,讨伐高句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朝廷到现在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始终在暗中悄悄调动物资。

不过核心层都知道,开战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还不会太晚,初步估计明年开春就是大军开拔之时。

李世民必然是要御驾亲征的,那么太子就必须要留在京中监国。

所以在外面自在了近一年的太子李承乾被一道旨意召回了京师。

监国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一点点的移交到太子手上,给他适应时间也给大臣适应时间。

李承乾到达京城的时候恰好是小年这天,李世民派出马周前去迎接。岳山、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则陪他一起在皇宫等候。

今天也是对李承乾的一次考核。

但岳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李世民是故意显摆他儿子多优秀的。

李承乾在两湖道可以说是备受瞩目,不只是朝廷在关注他,各权贵世家豪强等等都在观察他。

毕竟是皇太子未来的皇帝,了解他的贤愚以及行事风格,将来才好做出针对性的改变,继续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他在两湖道打个喷嚏,都可能作为情报摆在不知道多少大佬的桌子上。

所以这次汇报工作完全就是多余的,更谈不上什么考核。

但皇帝都这么说了,大家也不好拒绝,都摆出一副认真考核的模样。岳山就算不感兴趣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

再说他也确实想亲眼看看李承乾有多大的长进。

很快李承乾就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紫宸殿会议室。

一进门他就跪在地上给李世民磕了给头,道:“见过父亲……儿子想您了。”

能看得出来他还是比较激动的,说话的声音带着些哽咽。

李世民猛然把头仰起来,从沉重的呼吸能听得出来他心情也很激动。过了还一会儿才把头低下来,明显能看到眼眶是湿润的。

“快过来,让阿耶好好看看你。”

李承乾起身来到他身旁,同时也低头观察起自己的父亲。

“好好好,你比以前壮实了,成熟了,也沉稳了。”

“阿耶还是和以前一样精神,我也放心了。”

“哈哈……咱们等会再叙旧,先和诸位宰辅见礼吧。”李世民开怀大笑道。

众人当人不能真的大剌剌的等他给自己行礼,连忙起身先行礼道:“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连忙客气的还礼。

双方行过礼之后各自落座,李承乾才开始汇报自己这一年的工作。

总结起来就几句话:

第一步,剿匪打击犯罪稳定当地治安。第二步,肃清吏治,解决贪污**等问题彻底掌握了两湖道大权。

第三步,以免除户税和地税为条件,重新划分地界把零散居住的百姓迁移到一起,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同时还为后续移民腾出了大量的土地。

第四步,取消两湖道境内的关卡税,只要交一次关卡税就可以在两湖道内畅通无阻。

再有长江等水道的交通便利,两湖道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鄂州已经成了南方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

商业繁荣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即便取消繁琐的关卡税,两湖道也赚的盆满钵满。

有钱说话就硬气,办事也就有底气,李承乾接连开挖了几十条沟渠开垦良田数十万顷。

安置移民工作完成的也非常出色,朝廷给他的标准是能安置五万户算完美完成任务,四万户算出色,三万户一般。

至于三万户以下大家没考虑过,堂堂太子要是连三万户都安置不了,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而李承乾则超额完成了任务,共安置移民七万余户,且没有引起当地百姓的大面积反对。

其实这些事情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李承乾这个当事人亲口讲述其中的过程,还是另有一番感触的。

通过他的讲述,大家知道了他的思路,知道了他做这些事情的过程,期间犯了那些错误又是如何纠正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对他这个太子自然就更加的满意了。

李世民也特别欣慰,大唐后继有人了,对于留李承乾监国也更加的有信心。

一般太子监国皇帝都会委任几个辅国大臣,说是太子监国其实就是做个样子,真正管事儿的还是辅国大臣。

遇到辅国大臣也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快马加鞭请示在前线的皇帝。

鉴于李承乾的优秀表现,李世民决定明年他监国的时候,多放一点权给他。

考核完美通过,之后就是家宴。

李世民、长孙无垢、李泰等皇族都参加了,外戚里面长孙无忌、岳山等也参加了,还有房玄龄等重臣也在一旁作陪。

而且今天这场家宴也不分男女,大家都坐在一起吃。

这也就是唐朝,放在后来的朝代是不可能的事情。

席上自然少不了喝酒,岳山滴酒不沾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也没人管他。反而是李丽质,偶尔会喝几杯酒量也不差,不过收到岳山的影响也不怎么喝了。

不过今天李承乾回家又是小年,她高兴之后也准备陪大家和几杯。

哪知道酒杯才送到嘴边,闻道那股酒气胃部就一阵翻滚,忍不住捂住嘴干呕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