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文唐> 721 新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21 新书(2 / 2)

每每想起这本书岳山都忍不住感慨,儒勒·凡尔纳真是个天才。一本科幻小说兼具了种田流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后世所谓的种田流和这本书比起来连渣都不算。

这也是前世他为数不多百看不厌的小说,还买了实体书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得益于此他才能回忆起里面博士的大部分操作。

拿起这本薄册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似乎生怕用力太大上面的字就被吓跑了一样。

这上面当然没有他要找的答案,他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然后珍之又珍的放在一旁。

他主要看的是剩下的那些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灵感。

一开始李丽质还借口送小鸡炖蘑菇汤来找他,得知他要闭关写书,顿时就兴奋起来。

别误会,不是那种兴奋,而是单纯的高兴激动。

她从小就看岳山的著作,练习他创作的字体,可以说是他最坚定的崇拜者之一。现在岳山又要闭关写书,她自然很激动。

然后她就再也不骚扰岳山了,还亲自替他守门,任何来打扰他的人都被拦了下来。

李承乾和陈仲、冯易等人去两湖道想见他一面都没能如愿,李世民几次派人过来请他进宫商量军国大事都被拦了回去。

期间就只有岳水儿产子,他这个当舅舅的才抽空去看了看,其他时间基本连小院都没出过。

学界得知他这个新学领袖又要闭关写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学派自然是欢欣鼓舞,古学派则战战兢兢。

花了十几天时间岳山才把这里面所有的书都重新阅读了一遍,又回忆起了不少前世看过的信息,也获得了不少新的灵感。

而他最需要的灵感还真的给找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灵感不是来自于儒家也不是来自于法家,而是来自于前世共和国五代目的讲话。

国家特色大家都懂,一旦上面发表什么重要讲话,下面的人就会组织学习还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

岳山没少参加这样的学习,其中就有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相关讲话。

还有一个app叫学习强国,每天都要学习答题挣积分。他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打开看看里面的国家大事了解一下动态,不为别的,吹牛的时候有话说。

当然了,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他自然是记不住的,但记住一些金句还是没问题的。

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金句中有一句岳山记得特别深刻,也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灵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

想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适合解决眼下儒法面临的问题吗?

根据这句话他还回忆起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以这两句话为核心,结合儒法两家的思想,在结合时代。甚至还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五代目那篇讲话的内容……还真的能写出一部书来。

不说完全解决儒法当前面临的问题,起码能缓解矛盾,为两家进一步融合创造时间。

而且也不能小瞧其他文人,他们缺的不是文化底蕴而是一个灵感。只要岳山把这本书写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文人主动去完善这个思想。

众人一起添砖加瓦,儒法的那一点矛盾还真不是不能调和的。

有了灵感他并没有马上动笔撰写,而是先构思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

这本书是用来调和儒法矛盾的,也是他时隔数年之后又一思想领域著作,说是万众瞩目都不为过。必须要做到尽量完美,不能有那种低级的错误。

因此,这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必须用的恰到好处。以他现在的学识,很多知识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每个措词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这部书才算是定稿。

而随着著作时间的拉长外界对这本书的期待也越拉越高,对这本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奇,这本书到底侧重哪个方面呢?

当这种期待值拉满的时候,王绩才透漏一点风声出去:这是一本阐述儒法关系的书。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法家在岳山的扶持下逐渐抬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他本人却是标准的儒家传人,他所有的著作就是证据。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岳山这是要做什么?后来根据他推崇荀子的行为推断,应该是想搞儒法融合的。

可岳山的著作没有一本是关于法家的,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对法家的了解真的有那么深吗?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而且他们也隐隐意识到,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儒法合流的核心和依据,决定两家合流后的走向。

若真如此,那他们就更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否则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此时的儒家还没宋明清时期那么‘狭隘’,道家和佛教连手教他们如何低调,所以对于儒法合流他们并不是特别反对。

甚至有些人还巴不得两家合流,一起对抗道家和佛教。

而法家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他们也不反对两家合流。至于道家、佛教之类的,也轮不到他们反对。

所以,对于岳山这本书,众人的的期待感就更加强烈了。

渭水书院那些天天打嘴仗的儒生和法学生也顿时就消停了,大佬都亲自出手了他们还争个什么,坐等书籍出来就可以了。

就算还有争执,也要等到读过那本书之后在争才有意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山带着他新完成的书出关了。

“三家治世?”看着这个书名,李丽质疑惑不已:“和三代之治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百年之后,她都将会是岳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没有,三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和法家。”岳山解释道。

“啊?不是儒法合流的吗?怎么道家也写进去了。”李丽质惊讶的道。

“三家合流已经进行了几百年,谈儒法的关系不可能撇开道家的。”岳山道。

“我懂了,哥哥真是太博学了。”李丽质崇拜的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