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文唐> 456 学术之争(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6 学术之争(二合一)(2 / 2)

他本身就是易学大家,研究了一辈子周易,有着一套成书的理解。现在不过是整理成书而已,所以用的时间并不长。

《周易注》的出现就好像是火上浇油,让本就很激烈的新旧学派争执变得更加白热化。

而新学派又多了一本经典气势大胜,与之相反的旧学派气势则有些回落。

还不止于此,《周易注》的出现就好像是个信号一般,许多世家或有家学渊源的人都纷纷站出来或发声或出书。

其中尤以孟氏最为热情。

在之前的千年时光里,孟子的学问并不被人重视,孟子的后人自然也就无法享受先祖的余荫。

现在新学把孟子的地位拔高为儒家亚圣,那从此他们孟家就是亚圣之家了,堪称一步登天,自然要站出来支持新学。

而且巧合的是这一代孟家家主孟曜别的本事或许没有,最善长的就是读书,装了一肚子的学问。

他不光自己站出来支持新学,还主动拿出了家藏的《孟子》以及历代研究心得。

除了孟家,还有几个研究中庸的世家也站出来支持新学。之前中庸同样不被重视,岳山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拔高了它的重要性,所有研究中庸的家族都跟着受益,他们自然要站出来支持。

而且这些人不光站出来摇旗呐喊,为了加入新学还按照新学的逻辑对自家的传承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符合新学思想。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岳山非常意外的事情,那就是这几家的家主亲自拿着自家编撰的书籍找他‘斧正’。

当时岳山还很奇怪,自己啥时候有这么高的影响力了?

还是王绩为他解了惑:“这些人之所以来找你,本意不是想请你帮忙修改,而是试探你是否有写《孟子正义》、《中庸正义》的打算。”

岳山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他是第一个把大学、孟子、中庸拔高到和论语同等高度的人,且又根据《大学》编写出了《教育》一书。

那么在所有人看来,他对孟子和中庸这两本书必然也有着很深的研究。

孟家和那几家研究中庸的世家害怕他突然又写一本孟子正义、中庸正义之类的书来,到时候被打脸的就变成他们了。

所以在不确定岳山计划的情况下,他们不敢贸然把自家的研究成果拿出来。

但想乘新学的东风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于是就借着‘斧正’的幌子来试探岳山的口风。

对这个事情岳山哭笑不得,但又暗爽不已,这就是影响力啊。

他认真了这几家编写出来的书籍,发现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受时代的限制还是有不少地方过于保守。他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再三保证,你们写的已经很好了比较符合我的想法,短时间内我也写不出比你们更好的东西了。

即便如此,这几家回去后也是按照他的建议重新进行修订后才敢拿出来发行,并声称自家的解读获得了岳龙首的指点。

岳龙首就是岳山,因为他居住在龙首山,所以不少人都私下称呼他为龙首居士,也有人称他为岳龙首。

事实上大家太高看岳山了,他提出四书的概念完全是因为后世就有四书五经的说法。对于孟子中庸了解并不多,尤其是中庸还是穿越后才过全文。

但要说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那也是假话。

前世他看过太多太多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以碎片形式保存在记忆里。想把这些记忆碎片组合成圆润自洽的逻辑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量和人生阅历才行。

论语正义和教育这两本书耗尽了他所有的人生阅历。虽然脑海里还有大量的记忆碎片存在,但已经没有能力把它们组成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强行去写,也不过是老生常态复制前两本书的内容而已。

所以在短期内部准备写新书并不是谦虚,也不是为了安别人的心,而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但在别人看来他这就是谦虚,收获了大量的好评。

有了孟家和研究中庸的几个世家的例子在,越来越多的中立文人选择了倒向新学派。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新学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从一个小圈子进入了文坛这个大圈子。

也不再是世家和新权贵之争,而是整个文坛学术走向之争。

见到新学日渐壮大,岳山也非常开心。尤其是以孟家为首的世家的加入,更是出乎他的意料。

说实话,他压根就不知道还有个亚圣孟家。没办法,后世大家也只知道曲阜孔家,基本没谁提亚圣孟家。

不是孟子的子孙或者亲近的人,很少有人关注他们。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传承不在,恰恰相反,人家传承了上千年。并且代代都有人出仕,每隔几代都有能人出世来延续家族的辉煌。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孟浩然就是孟子后人。还有前面提到的孟曜,他的儿子孟诜,官至凤阁舍人、同州刺史。

且孟诜最善养生,活了九十三岁还写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被誉为食疗界鼻祖。

所以就算撇开孟子不谈,孟家也是传承千年的世家,在读书人中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们的选择能影响到一大批读书人对新学的观感。

部分世家的投诚,让新学彻底的在文学界扎根,再也没有人能用‘伪学’来贬斥他们。

即便岳山现在就没了,他这个新学开创者的称号也会永远存在,不用担心被人抢走。

新学壮大并在文学界扎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同时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比如队伍大了就不好带了。

每一个加入新学的世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孟家是为了扬先祖之学,抬高自家门第。那几个研究中庸的小世家也同样是为了扩大自己加的影响力。

研究中庸的有好几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解读,他们之间天然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并不会因为加入新学而消失,反而会更加的激烈。

对这种情况岳山也没有什么办法,大家是因为学问才聚在一起的,相互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那些世家可能会给他这个新学创始人一些面子,但涉及根本利益的时候并不会听他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旧学派相互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矛盾。这种情况持续数千年都没有变过,自然也不会因为新学出现而改变。

只要大家对外的时候都以新学自称就可以了。

这天岳山再次送走了一个过来请求‘斧正’的小世家家主之后,包大林走了过来递给他一封书信。

信是从岭南寄过来的,他打开之后却惊讶的发现里面提到了一个久违的人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