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钟南山传> 写在后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写在后面(1 / 2)

叶依

我心灵的空椅上,来了一位非凡的人。当他的手臂挽起最贫、最弱的病患,我清晰地看见,伟大是出自如此的平凡。我于是从仰慕他的名,开始阅读他的精神。

我真切地感到,他属于人民、属于国家、属于公正的心。

科研、学术、政务、出诊、会议,手机、座机此起彼伏地呼叫,间或而至的各种造访,带着各种请求而来的敲门声……

每天清晨睁开双眼,他就开始背负沉重的工作。而把压力上升为动力,从来都是他的性格。工作效率,是他完成任务的砝码。

工作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除了睡眠和吃饭,一天中65%的时间,总是各种工作在那么急切不已地选择他。他总在盼着,能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比如,哪怕有一天,甚至半天时间,不被突兀的事项打扰,让他静下来,能够悉心从事医学研究。“如果是那样,我想,我是可以多出点成果的。”搞学术研究,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视的。如今78岁的他,语调中透出的信心与平和,实在是令人同情。

他日常的言行,即使平和得水波不兴,也令人肃然起敬。行动如风,沉静如山,他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大医的风范,都在寻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他简朴地生活着,他的衣兜里永远有两样东西:一支笔,一叠名片。名片会随时给予任何一位求医的患者,“这是我的电话,助手会把你的情况转告我”。

他的亲切是清澄的水,那风趣幽默的谈笑是水中的玉石。

真正走近他、了解和感知他,我才明白,我和他身边关爱着他的人们,心情是相同的。大家希望,像钟院士这样的专家,能多一些健康、多一些精力,为了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危重疑难的病人需要解救,为了那么多复杂的医疗难题等待研究。在大家的心目中,他的健康是何等重要!仿佛一尊稀世的瓷器,将其束之高阁,敬畏地双手合十祝福他,心灵却不敢燃香。

媒体关注了我对他的写作:我与他怎样相处?采访了多久?

我做出如此的比喻:一个杯底和一个满杯的水,是两重境界,杯底的量怎能全知那满杯?而这,是时间的问题吗?与时间的关系又能是怎样?是否靠时间,就可以解决境界的落差?

我以我形同一杯底境界的微薄能量,来体现偏难盖全、但是真切的钟南山。真实地再现,是我的心愿,因为唯有真实,方见其风骨。

我总是安静地等待他接受采访,因为:他正奔波于异国他乡,又为国家赢得学术上的赞誉;他正呕心沥血于讲堂,又一季桃李将芬芳于天下;他正在出诊,正在答疑,正在讲真话……他的字典里,没有自己。

数十年风雨人生,误解、委屈、寂寥……不曾磨折他的精神之刃。他的心目中,只有真理的具体与实际,而从不稀罕徒有真理的虚名。不止一位朋友诚恳地提醒我:要谨记客观,因为他是讲真话的“大炮”,所以不无争议。有人骂他,甚至切齿痛恨。

即使如此,公正与良知的天平上,有雪亮的光芒。在追求精神价值的指标上,我为有幸被如此的精神境界所感召,而深为自豪!

有良知的人,相识于他,会不禁以他为楷模,反观自我:以往的生活中,我们那些个人的得失、恩怨,该价值几何?

相遇钟南山这样的人,不表述他,岂不是空怀人文志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