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钟南山传> 第三十六章 纽带之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纽带之功(1 / 2)

“谁能像钟院士这么全面呀!”这是广东省卫生战线的“铁娘子”王智琼拉开话题的第一句。“我总是说,可能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是很出色的,但是谁能达到钟院士这样的程度?既业务水平高,对病人的服务态度又好。有的人服务态度很好,技术却很难是一流;有的人技术很好,但是对病人没有像钟院士这么好。所以说,钟院士是全能,个人素质也极高”。王智琼夸赞钟南山不止“五项全能”。

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王智琼,一手连着省政府,一手牵着专家组,领导打赢了抗击非典这场战役。

回首峥嵘岁月,钟南山心里充满了感激。他说,整个抗击非典的过程,得到广东省卫生厅的全力支持。特别是王智琼,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智琼对广东省抗非专家组非常尊重,始终支持专家们的意见。钟南山这样评价她:很重视实际的情况。她觉得你是专家,讲得对,她就尊重你。“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而且,她的态度总是很温和。”

在王智琼的印象里,钟南山总是把沉重的压力扛在他自己肩上。王智琼说:“他现在的工作量,即使是30多岁的壮年人也扛不了啊。他始终有一个动力,就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他以前出国学习的时候,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报国。他的父亲钟世藩就是这样报国的。”

王智琼在广东省抗击非典整个战役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她始终坚守在省卫生厅“510”抗击非典的特殊办公室。尽管她极其诚恳地说:“这一切都是省委、省政府英明决策的结果。省委书记张德江4次到省卫生厅部署、督导工作,4次啊,一位省委书记,从来没有过的。”尽管她自谦只是7000万抗击非典的广东人民的一分子,但是,她起到的不仅是坚韧的纽带作用,连接了专家与政府;而且,她作为一位防疫专家,还亲历一线,从非典一开始就下基层、进病房,与专家通力合作,甚至遭遇感染,病倒在床。

务实、尊重实际情况、有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广东人的特质。王智琼就是广东人的典型。

2008年,年逾六十的她,即使衣着再普通,走在大街上,那入木三分的职业气质,还是能让人一眼就识别得出。王智琼已经不是广东省卫生厅的副厅长了。抗击非典战役结束后,她也走完了自己的行政生涯。她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

对于非典,王智琼是这样总结的:“我们在很短时间内战胜了非典。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完全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它来无影、去无踪,但实际上,我们熬过来了。我们是实事求是的,我们也是相信这些专家的,虽然当时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意钟南山的治疗方案而向他提出反对意见的。”

王智琼说,在当时非常强大的不同声音面前,她并不觉得有太大的压力;因为,她相信广东这些专家的水平,相信他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方案。

王智琼回忆说,有一天开会,是讨论衣原体与冠状病毒的,研究控制非典病情和治疗病人的方案,到底是用抗生素还是用皮质激素。当时,很多专家都是沉默的,都不支持冠状病毒的说法,“这主要是考虑来自上面的压力”。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专家们讲出了内心的真实看法。多数人倾向于非典病原体为衣原体是不对的,应该是冠状病毒才对。最后,他们坚决地说:“我们的方案没有错,治疗没有错。”

钟南山那时把时间用在了抢救非典病人的病房。事实已经分明、气氛却很沉闷的讨论会,他一时尚不能到场。到了下午,钟南山仍然对催促他来开会的王智琼说:“我有事,来不了。”王智琼马上说,他们在讨论,“我觉得从临床表现、从治疗效果来看,非典的病原体应该是冠状病毒。我们要预防非典,就要有一些抗病毒的手段。使用皮质激素,主要是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但是从整个形势来讲,信心很重要。”

王智琼如此的一番话,给钟南山传递了信任。她说:“我觉得任何时候都要依靠专家,他们是专业的人士。”

王智琼如今对当初发生在广东省卫生厅“510”指挥部的这场专家讨论的回溯,看似简单又轻松,如闲庭信步,根本看不出曾经弥漫的“硝烟”。那天,专家们最后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观点,是有悖于当时国家已经宣布非典属于衣原体感染、抗生素可以治疗非典的大背景的,是冒着政治风险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