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钟南山传> 第二十六章 巍然挺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巍然挺立(1 / 2)

然而,究竟还会出现多少病人、究竟疫情会到何时、还将有多大的风险需要承当?

对这一切,谁能预测得出?答案究竟在哪里?

2003年3月初,是非典最严酷的时段,也是最为岑寂的日子。不知去路有多远,不知归路为何处。

广州6家专门用于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不堪负重,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倒下去了。

对于大多数医务人员来说,治疗和控制非典的办法,都是临阵磨枪。

据有关资料记载:2003年3月17日,广东全省累计报告的非典病例在这一天首次突破1000例。

呼研所,一个坚固的阵地,倔强峥嵘。全体勇敢的医务人员临危不惧。

吴华重回一线。呼研所病倒的医务人员,在经受痛苦的闯关。仍然有人在病倒。

呼研所先后共有14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击中。整个广东,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紧缺,已经到了危急关头。

一线在告急!

各大医院在告急!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如此危难之际,钟南山果决的声音,像攻城的大炮,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开辟了通道。

这句事后被无数家媒体,尤其是主流、权威媒体迅速传播的豪言壮语,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

英雄主义,无论任何时代,战争或者和平时期,都是贮藏在人们心灵中的火种。即使平庸的人,它仍然会潜在其心灵的最底层,它会敏感于光明的召唤。

真实在表面,也在最深处。

在当时那般危急的情形之下,钟南山,只为铁肩以担。

他说出了这句冒险的话,其冒险的程度,又如何测量得出?

钟南山为什么非要如此挺身而出?吴华主任最清楚底细。她爽快地回答:“是啊,我当然清楚,责任心嘛。”

呼研所,挺立的呼研所,服从命令、顽强不屈的呼研所!

呼研所全体人员尊重钟南山,却不会苟同于他。科学、民主、融洽的气氛,充盈着这个集体。

当呼研所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了所长向上级主动请缨:“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大家就清楚了,“我”,就是呼研所,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自从广州各医院的非典病人越来越多,就有重病人不时转到呼研所来。但是,转来的病人常常是生命已经到了底线,到了一息尚存的地步。

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在适当的时间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钟南山的叮嘱被大家一一记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