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钟南山传> 第七章 8年煎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8年煎熬(1 / 2)

“文化大革命”期间,钟南山保护了多位被“专政”的老专家、老干部。与此同时,从广州传来他的母亲廖月琴含恨自尽的噩耗。为了证明“牛鬼蛇神”的后代也是爱党的,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钟南山报名献血,之后却险些葬身在锅炉旁。折磨与煎熬、痴情与感伤,将他的意志力逼到极限……

1965年李少芬离开北京时,与正在胶东下乡的丈夫钟南山一直未能谋面。他们从此开始了牛郎织女一般的“天仙”生涯。

所有的苦,钟南山都默默承受。从广州传来他母亲噩耗的时间,是1966年7月。廖月琴是因为不堪大字报的羞辱,在被红卫兵揪斗、批判之后,投江自杀的!钟南山一向以来揪心、担忧的事到底还是被残酷地印证了,他悲痛欲绝。

他的心淌着血,却不能表现出悲伤,因为他的妈妈是“自绝于人民”,是“畏罪自杀”。他如果表示悲痛,那就是跟他的母亲这个“反革命”站在了一起反党,就是同情阶级敌人。对母爱无以为报,做儿子的连哭一声都不能!

怀着深深的悲痛,钟南山和学生们一起参加长征,徒步走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后来,还当了半年北医校报的编辑,又当了辅导员;1968年,则烧了半年的锅炉……

他回忆着、历数着在那动荡的年代,他所有的叵测命运。

1967年,钟南山想方设法回到广州与妻子李少芬见了一面。这一次相见,李少芬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宝宝。第二年,李少芬生下了他们的儿子钟惟德。

李少芬临产之前,和公公钟世藩一起到火车站去接从北京回广州来的钟南山。当时,李少芬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星期。

钟南山从北京带回十几罐奶粉。接回了钟南山的李少芬,因为站在火车站的时间太长,连挤带累,第二天早上就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所以,钟惟德是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只有5斤多重。

因为钟南山表现出色,北京医学院革命委员会给他安排了一个最“革命”的工作:烧锅炉。在那个年代,能够正常工作,能直接以自己的劳动为人民服务,都是要有政审资格的,否则,根本没有可能为人民服务。有这种资格的,只能是那些根正苗红、又红又专的工人及贫下中农的子弟。尽管钟南山一心在惦记课堂,做梦都在想着做医生,但是,他能去烧锅炉,已经是幸运之人了。

钟南山是“专政对象”的后代,这个几乎无人问津的锅炉房,也被他当成最能体现自己、表白自己的地方。

那个年代的锅炉是“八连通”,体积大,用煤量也极大,锅炉工要不停地往炉膛里送煤。炉子的温度特别高,烧锅炉的时候,温度勉强能够忍受,干的时间长了,钟南山也慢慢习惯了。可是每天要清理一次炉膛,把炉膛里已经炼焦了的炉渣,用铁钩子撬出来。那个温度实在烤得人受不了,被翻起的炉灰、高温的烟尘,呼呼地往外冒……

钟南山用斗大的铁锹,一锹一锹地铲起几十斤重的煤,双手握住锹把,往前走十来米,把煤甩进熊熊燃烧的炉膛里去。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从早到晚,几天下来,钟南山感到体力开始透支。这份革命性的工作,在向他的体能极限发出挑战。

这时,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献血报名,是自愿报名,但那时很少有谁自愿。这是因为营养极度缺乏,即使不献血,很多人的体质都不够强壮,而献血之后,补养身体又无从保证。

钟南山主动要求献了血,400毫升鲜血从他这个锅炉工的身体里流出。本来按规定,他是可以因此休息几天的;但是,他白天献完血,晚上还是按时去值班烧锅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