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79《人妖之间》(1 / 1)

体裁:报告文学

作者:刘宾雁

原发刊物:《人民日报》

发表时间:1979年9月

1980年2月8日,轰动海内外的“建国以来最大贪污犯”——原黑龙江省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守信在哈尔滨伏法,《黑龙江日报》摄影记者,用相机真实记录了王守信被处决的鲜为人知全过程。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犀利的笔锋不仅揭露了文革中大贪污犯王守信的犯罪行径,还从宾县县委、黑龙江省委批评到煤炭工业部、国务院副总理。1979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独家新闻:黑龙江省破获了一起该省最大的贪污集团案件。王守信等人全部落网,被依法逮捕,参与分赃、窝赃、转赃犯罪活动和与此案有牵连的重点人,也都分别进行审查。1979年10月20日,松花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查明:首犯王守信(女)是文化大革命中投机起家、钻进党内的坏分子,原任宾县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王守信乘文化大革命混乱之机,靠投机钻营,打击干部群众,“造反”上台,当上宾县燃料公司经理。上台后一手抓权,一手抓钱,不择手段地大量鲸吞国家财富,从1971年11月起到1978年6月止,王守信贪污和侵吞物资折价共507702元。其罪行败露后,多次与被告马占清、姜淑芝等人订立攻守同盟,并指使马占清灭证转赃,负隅顽抗。破案后已缴获赃款413325元,缴获赃物折价70014元。被告王守信实属罪大恶极,国法难容,松花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贪污犯王守信死刑。1980年2月5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依法判决轰动海内外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犯”王守信死刑,下达执行死刑命令。

1980年2月8日,对王守信的宣判、死刑执行大会在松花江边的哈尔滨工人体育馆举行,各界群众代表近五千人参加了大会。

1987年初,刘宾雁与方励之、王若望一道因“自由化”被开除党籍。记得我曾对同学评论道:这三人当中,刘最冤,因为他属于对中共最忠诚的人。一点儿“歪心眼儿”都没有。王若望极右,根本就不该入党。方励之也有点儿冤,但他已经“赚”够了。刘宾雁去世后一年,2006年,她(王守信)的“堂弟”原空军副司令王守业因贪污1.6亿元被判重罪。而在众多巨贪当中,王守业涉案金额的公开数字只能排在“第二集团”。

关于《人妖之间》答读者问(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

问:刘宾雁同志,特写《人妖之间》发表后,引起了各方面强烈的反响,这是您所始料不及的吧?

答:是的。反响之广、之强烈,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我收到除西藏以外全国所有省区读者的大量来信,几乎一致反映 ,这篇东西在那里引起了震动。就我所知,这篇长达三万余字的文章,已有七家报刊转载,三个省市电台广播。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工人.都对《人妖之间》表示关注。五十年代中期我的那两篇特写在当时也曾引起过比较大的反响,然而同今天的情况简直不能比拟。我觉得,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其意义已超出了一篇作品影响大小的问题,甚至也超出了文学同生活、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这两种反响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反映了我国人民群众和干部今天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关注超过五十年代有多么远。这篇特写的质量、水平,同它引起的反映很不相称。这使我经常感到不安甚至惭愧。《 人妖之间》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新的、不为人知的问题,正好相 反,那是一个人所共知、早已成熟因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四化道路上必须扫除的严重障碍。作者不过是说出了人民群众心里的话,如此而已。我由此得到很大启发:时代确实变了。我国人民的觉醒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了。谁若是看不清这一点,他就要犯极大的错误。然而,这样的人却是有的。

我在这里要顺便向给我写信的广大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在来信中反映情况,提出问题,表述他们对解决当前我国面对的重大问题的见解。这些,都给我很多鼓舞和启发。

问:《人妖之间》写到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吧?有没有虚构的成份?

答:人和事都是真实的。虽然特写这种形式允许作者在忠实于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作一定限度的补充,但我基本上没有这样作。对于一些人的罪过或过错,我的反映只有不足而没有夸大之处。例如,本届县委领导成员本身各自的问题,他们在王守信问题上应负的责任,以及他们在落实政策、解决冤假错案和工农业生产领导方面的问题等等,我在文中基本上没有涉及。这并不等于没有问题可写。老实说,有的人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应该说,这还是《人妖之间》的一个缺陷。

除王守信,杨政委等少数人外,我对很多人用了假名(杨政委也姑隐其名)。一来是为了保护一下,寄希望于他们会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另外,王守信案件的案情至今尚未完全查明,我采访的条件也不允许我把每个细节都仔细核对清楚(例如,我们到宾县毛巾厂找六位老工人座谈,就有两个人奉命在隔壁偷听。我们走后,这六位老工人都遭到打击报复。还采取人身攻击,造谣和恐吓的办法制止人们向我们提供真实情况,这就给我们的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条件)。难免会有微少的出入。

附:人妖之间 (选自《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

宾县县委大院,始终是全县人民注意的中心。土改以后有十年光景,人们进进出出,就跟走亲戚串门子差不离。有什么问题或者情况,趁进城赶集办事,就到县委大院转一转,坐一坐,找找当年在本屯当过工作认员的干部唠扯唠扯。后来,那大院的院墙好像慢慢升高了,加厚了,百姓路过的时候探头往里瞅瞅,心里有点敬畏,有点神秘感了。等到六十年代初,人们匆匆走过大院的大门口,闻到县委小灶食堂传出的诱入的肉香、油香和馒头味,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往往闪过苦笑。人家当官的,日子过的不赖呀……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县委大院门口聚集了一夥人。一辆吉普车刚刚开进去。早就传说要来一位新书记了,人们都想着看他是什么模样。强烈的好奇心里装满了殷切的期待,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忧虑。这一届县委,三个书记都垮了,新来的就一准能行吗?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