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唐宋间迷失的帝国2·群雄逐鹿> 7.长成的枭雄难以为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长成的枭雄难以为邻(1 / 2)

黄河两岸,就在朱全忠、李克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杨行密,一个出身寒微的人。他在夹缝中崛起,接收了高骈留下的真空与阵地。等大家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可撼动。杨行密说:“我是小人物,但我有大志向”。

杨行密无疑是个人物。

自从杨行密出道以来,就以或大或小的事情表明他的确是个人物。

从藩镇到中央,很多人都知道杨行密是个人物。

杨行密没有李克用、朱全忠那么跌宕起伏、光彩绚烂的传奇故事,他是靠一件一件不太惊天动地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可以说比较平凡。

很多人,对杨行密放心和不放心的、看得惯和看不惯的、羡慕和嫉妒的、远亲和近邻,都眼睁睁看着杨行密一天一天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地茁壮成长起来。

高骈留下的淮南权力真空,逐步被杨行密这个起于微贱的小校所填补。

高骈巨大的光环影响逐步褪去,其权力漩涡引来无数力量角逐。最后,还是小校杨行密凭借本土优势站稳了脚跟,占据了地盘。

朱全忠、刘仁恭、杨行密、钱镠、王建这些社会底层人员的崛起,霸据一方,成为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标志着末唐藩镇力量进行了更新换代。以门第传承为主的世袭军阀逐步退出历史,代之以无社会背景无功名身份无师承门第的“三无”新人。这是社会结构变革、阶层力量博弈的结果。

社会在重新架构,尽管没有人清楚如何架构。

社会需要重新架构,很多手握重兵的军阀心里都有这个冲动。

杨行密的崛起之路是曲折艰难的。

杨行密既要左冲右突,打下自己的地盘,又要对付垂涎淮南的外部力量。这对原本弱小的杨行密来说,无疑是极具风险和充满考验的,随时都会有灭顶之灾。

但杨行密凭借着熟悉地理人情、善于延揽人才、严格的自我约束和不凡的谋略,一点一点地经营着扩大着成长着。

公元895年的时候,杨行密率军渡过淮河到达泗州。大军安营下寨,杨行密的部下防御使台濛为了接待好自己的首长,大肆筹办了一番,旗幡招展、锣鼓喧天、杀牛宰羊、美酒美女,排场搞得很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