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文臣误国(1 / 2)

昭宗皇帝喜欢文臣大儒,希望通过他们实现光复中兴,最好能找到“三皇五帝”的感觉。朝中的书生谈文法似乎还有一套,可是偏偏有些书生要发动战争。这一战断送掉了昭宗梦寐以求的新局面。

昭宗喜欢与名气显著、高学历的儒臣谈论国事,认为他们既忠且正,还有学问。

这一日,昭宗与宰相张浚讨论古今治乱之道。张浚对皇帝说:“陛下您年壮英锐,有志于复兴图治,可是现在无论朝政还是藩镇都被强势权臣制约,以至于陛下不能施展抱负,政令难以施行,这是微臣我日日夜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头等大事。”

昭宗听张浚如此说,感到正中下怀。可不是嘛,我这皇帝尽职尽责,很有干劲儿,都是这些手握大权重兵的逆臣不听话,碍手碍脚,以至于祸乱天下。昭宗想到这里,问张浚:“张爱卿,你忠贞谋国,你说现在当务之急应该做什么?”

张浚受到皇帝鼓励,觉得自己顿时高大起来,肩上似乎挑起了整个天下的责任。张浚挺了挺腰板,慨然说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建立强大的中央军队,只有兵强将广,才可以威慑天下,谁不服就收拾谁”。

昭宗李晔频频点头赞同:“前些年,藩镇虽多,但还算彼此相安无事。现在实在不成体统,藩镇之间动不动就互相征伐,朝廷出面调解也不管用。必须要中央集权。”

昭宗具有愤青的品质,说干就干,立即降旨,在京城大规模扩军备战。皇家招兵,那还不是天大的美差?没两三个月就建立了一支十万人的部队。

皇帝要干事,还真有很多事送上门。

去年,王建与顾彦朗要求朝廷征伐陈敬宣。现在,朱全忠、李匡威要求朝廷出兵河东征讨李克用。两份奏章摆上了皇帝的龙书案。昭宗心里充满了激动与兴奋,越来越感到自己正在承担中兴的光荣使命,这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不然,怎么我想干什么都会有人相助呢?李晔兴冲冲地将文武群臣找来开会,研究讨伐李克用的事情。

大伙听说要讨伐李克用,一下子太极殿内像开了锅,议论纷纷,多数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兵部尚书杜让能(就是那位半夜里光着脚丫子追僖宗的那位)和兵部侍郎刘崇望都认为不可行。杨复恭比较冷静,分析的也较深刻,不急不缓地说道:“先朝流亡,京师涂炭,虽然是由于藩镇军阀飞扬跋扈、目无王权所致,可也有朝中大臣处理事情不当的原因。现在,皇帝刚刚登基,根基未稳,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

张浚原本就主张削弱藩镇,再加之他与李克用和杨复恭关系不和,心中怀恨已久,为了排挤杨复恭打击李克用,张浚极力主张发兵。张浚站起身,双手握紧拳头,慷慨陈词:“僖宗皇帝被逼撤出京师,都是李克用这个沙陀胡子迫使的。我一直担心李克用与河朔三镇勾结起来,对朝廷构成难以铲除的威胁。现在朱全忠与李匡威等藩镇都想讨伐李克用,李克用四面受敌,不出一个月就可以荡平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臣愿请缨统帅大军前去剿贼。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树立朝廷威仪的时候到了”。

昭宗看了看张浚,又转过头看了看孔纬。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孔纬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孔纬资历很深,和韦昭度、杜让能一样追随僖宗皇帝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孔纬属于主张恢复前唐治理秩序的一派,对宦官藩镇痛恨至极。

昭宗犹豫未决地说道:“李克用曾在平灭黄巢复兴唐室过程中建立卓越功勋,现在趁他危难之时征伐他,天下人会不会笑话我?”

孔纬摇摇头说道:“陛下所言,只不过是短时间的权宜考虑,即使有人看不惯,流言蜚语朝夕即可消散。现在张浚的主张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谋国之策。去年派兵伐西川时,已经统筹计算过了,粮草银钱足可以支持两年的军费,这些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陛下要下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