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三世纪 八〇年代(二八〇—二八九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世纪 八〇年代(二八〇—二八九年)(2 / 2)

4、十一月丙辰日(十一月壬戌朔,没有丙辰),国务院最高行政长官(尚书令)、济北侯(成侯)荀勖逝世。

荀勖有才干,有头脑,精于观察人主的心意。所以,能使人主对他的宠信坚定不移。在立法院(中书省)的时间很久,专门负责处理皇帝及朝廷的机要事务。等到调职国务院(尚书省),心情十分怅惘,有人向他道贺,荀勖生气说:“把我从凤凰池赶出来,有什么可以道贺的!”(国务院﹝尚书省﹞统辖全国民政,属于业务性工作。立法院﹝中书省﹞职位接近君王,参与决策,权柄至大。凤凰池,也称凤池,说明当时官员对立法院职位的重视与羡慕。)

5、晋帝司马炎一味沉湎声色,荒淫无度,以致患病不起。皇后杨芷的老爹、车骑将军杨骏,忌恨汝南王司马亮,决心把他逐出朝廷。

十一月二十三日,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亮为高级咨询官(侍中)兼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假黄钺”(皇帝诛杀专用的铜斧),兼总司令官(大都督),兼豫州(河南省东部)军区司令官(督豫州诸军事);大本营设于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兼关中(陕西省)军区司令长官(都督关中诸军事)。改封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兼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军区司令长官(都督荆州诸军事)。改封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兼扬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区)军区司令长官(原文是“扬江二州”,后年〔二九一年〕七月才设江州;本年还没有江州),一律“假节”(晋王朝授制度有三等:上等“使持节”,权最重,无论平时或战时,都可诛杀郡长﹝二千石﹞以下。中等“持节”,权次重,平时不可以诛杀官员,只可诛杀平民,但战时可诛杀郡长﹝二千石﹞以下。“假节”,权最轻,只可在战时诛杀违犯军法的人)。

封皇子司马乂(音yi〔艺〕)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封皇孙司马遹(音yu〔遇〕)为广陵王。

封淮南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毗陵王。改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封司马畅老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畅是扶风王(武王)司马骏的儿子。又封琅邪王司马觐的老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另一老弟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觐是琅邪王司马伷的儿子(司马骏、司马伷都是司马懿的儿子)。

6、最初,司马炎把他的才人(嫔妃第十四级)谢玖赏赐给太子司马衷,生皇孙司马遹。有一天晚上,皇宫失火,司马炎上楼观察火势。司马遹时年五岁,拉住爷爷的衣襟,拉到黑暗的地方,说:“半夜时分,突然发生事变,应该特别戒备才对,火光那么强,不应该让它照到陛下。”司马炎对五岁孙儿的智慧,大为惊奇,曾经对文武官员称赞这位皇孙:很像自己的祖父司马懿。天下人对这位小孩,寄予很大期望。司马炎也知道他那个当太子的儿子司马衷是个蠢材,可是,孙儿司马遹却如此聪明,遂把希望寄托到第三代,所以始终没有改换太子的意思。为了巩固司马衷的地位,采用王佑(参考二八五年)的建议,命司马衷同母弟司马柬,以及司马玮、司马允,分别镇守军事重地。为了防范皇后娘家杨姓家族的威胁,再任命王佑为中央禁军总监(北军中候),统御首都所有禁卫部队。再用心给皇孙司马遹挑选侍奉官属,认为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刘寔清廉高尚,任命他为广陵王(司马遹)师傅(王傅)。

刘寔认为当时风俗败坏,人人钻营奔走,很少立身廉洁,行为谦让,打算教一些刚刚被任命为官、依例前往广陵王府谢恩的人,必须推荐贤能人才,才准许晋见。某一个官职出缺时,就选择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人担任。刘寔认为(刘寔著《崇让论》):“人之常情,一旦争夺,对胜过自己的人,一定诋毁;一旦谦让,对胜过自己的人,一定推崇。所以,盛行争夺时,优劣难以分辨;盛行谦让时,贤能容易出头。如果能这样做,大家都谦让的话,修身自爱,推荐他的人也就越多。即令想固守贫贱,也不可得。拼命钻营奔走,却打算要人推荐,犹如往后倒退,却希望前进一样。”(这种谦虚,不是真正的谦让,而是一种夺取的手段,充满功利。)

淮南国(安徽省寿县)宰相(淮南相)刘颂,上书说:“陛下认为,执法太宽的毛病已累积得太久,不能一下子使它严格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