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历史军事>代汉> 第九十六章 平流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平流策(1 / 2)

“昭拜见恩师。”叶昭拎着一大袋的行囊走进蔡邕的书房,当看到另一老者与蔡邕相对而坐的时候,不禁怔了怔,对着蔡邕拱手行礼道。

“修明来的正好,正好,这位乃老夫挚友,卢植,卢子干,你可曾听过?”蔡邕笑眯眯的看着叶昭。

“原来是北中郎将,叶昭莽撞,忘将军恕罪。”叶昭闻言,惊讶的看了老者一眼,躬身施礼。

“这北中郎将已被陛下罢免,老夫如今尚是戴罪之身,幸得伯喈他们力保,才免去了那囹圄之苦,贤侄就不必拘礼了。”卢植摇了摇头,好奇的看向叶昭道:“我知贤侄在颍川大破黄巾,如今该在汝南与敌对峙才是,为何会来洛阳?可是前线战事不顺?”

叶昭摇了摇头:“非昭狂妄,汝南黄巾,实乌合之众尔,破之不难,黄巾虽然势大,然如今其势已衰,不可久持,然昭一路所见,中原之地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昭所虑者,乃这大乱之后,如何迅速安定各方,这些时日来夜不能寐,著成平流策十五卷,星夜赶来洛阳,敢请恩师品评,若能对天下苍生有益,也算昭一份功德,若不可取,便就此销毁,以免贻笑大方!”

“平流策?”蔡邕与卢植对视一眼,目光看向叶昭手中提的行囊,蔡邕饶有兴致道:“快来于我一观!”

叶昭恭敬的将行囊拆开,将这些时日以来总结出来的竹笺一一给两人摊开,并加以解释。

其实对于叶昭这平流策,无论是蔡邕还是卢植并不上心,蔡邕知道这个弟子能力不俗,无论治军还是治理一方,都可说是出类拔萃,但要说著书,在蔡邕看来,自己这个弟子还是稚嫩了一些,纵观古今,哪个著书立传螚名传后世者不是年过不惑,并非说年轻人不行,只是著书立传这等事情,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历经沧桑沉淀出来的,似叶昭这般年轻就能著书并且成名的,不说古今未有,但也绝对是凤毛麟角。

是以无论蔡邕还是卢植,虽然对叶昭所言感兴趣,却也并不认为叶昭真能写出什么传世佳作,不过随着叶昭逐行逐句的开始讲解这平流之策,二老的神色也逐渐变得认真起来。

这个时代,已经有一套平流的方法,不过大都是赈济灾民的法子,朝廷拨出钱粮给地方,地方收纳流民,不至于饿死,但也不会给吃饱,免得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闹事,这法子也不是汉朝才有的,往上追溯的话,就算是博学如蔡邕也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时间。

但叶昭这法子却并非单只赈济,也非镇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