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狩猎好莱坞> 第100章 这就是我的米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这就是我的米娅(1 / 2)

<dtclass="tp"></dt><dtclass="rd"></dt>;;;;周一之后,在福克斯影业的强势发力下,短短几天时间,关于《蝴蝶效应》的媒体风向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对于偏重主观倾向的媒体影评,普通人显然更容易受到现实数据的影响。

;;;;首周票房2169万美元。

;;;;次周末17%的微弱跌幅。

;;;;平均7.7的观众评分。

;;;;所有这些,无疑都显示着《蝴蝶效应》的影片质量远没有影评人抨击的那么差劲。在福克斯影业刻意地舆论引导下,公众逐渐意识到,《蝴蝶效应》的一边倒差评,很可能就是有人故意抹黑的结果。

;;;;随后,新闻集团旗下的《纽约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进一步让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

;;;;事情还是要转回三月份西蒙突然受到的媒体质疑,《纽约邮报》的一位记者发现,当初在《纽约时报》上刊文质疑西蒙的那位独力撰稿人马克·霍灵顿最近突然购买了一辆崭新的法拉利跑车。

;;;;于是,问题就来了。

;;;;马克·霍灵顿以往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让他支付这样一款昂贵的跑车。

;;;;那么。

;;;;钱是哪来的?

;;;;是不是因为受人指使抨击某个天才少年而突然赚到的外快?

;;;;作为一家发行量巨大的八卦小报,《纽约邮报》以各种没节操新闻而知名。为了避免遭受诽谤诉讼,这篇文章完全没有直接对马克·霍灵顿发起类似的质疑,但言语中却处处将观众朝某一方面进行引导。

;;;;面对《纽约邮报》的指责,马克·霍灵顿非常‘配合’地第一时间就出面反驳,声称跑车是他分期付款买来的,并没有支付全款,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外快’。

;;;;《纽约时报》或许是不愿再蹚这趟浑水,马克·霍灵顿这次的澄清文章只能发表在另外一份报纸《每日新闻》上。

;;;;这下更热闹了。

;;;;众所周知,市场定位类似发行量也不相上下的《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一直都是死对头,两家都很没节操的报纸几乎是完全撕破脸地经常隔空对骂,相互间甚至还会将对方的老板鲁伯特·默多克和莫蒂默·扎克曼拎出来贬到一文不值。

;;;;现在,随着马克·霍灵顿在《每日新闻》上进行澄清,双方战火又起。

;;;;这种媒体撕扯通常都很难有什么结果。

;;;;倒霉的却是马克·霍灵顿。

;;;;事情越闹越大,他收钱抹黑西蒙·维斯特洛的事情在这一番撕扯中莫名其妙地就被坐实了。

;;;;如此热热闹闹地一直到4月24日,周五。

;;;;由于媒体风向的转变和福克斯影业加大力度的营销攻势,《蝴蝶效应》第二周整周的票房跌幅相对于周末三天继续收窄,仅有15%,再收1828万美元。

;;;;两周时间,《蝴蝶效应》的总票房就已经达到3997万美元。

;;;;只是这接近四千万美元的票房,就已经让《蝴蝶效应》挤入1987年度已上映电影总票房第四名的位置,仅次于《罗拉快跑》、《致命武器》和迪斯尼1月份上映的一部《残酷的命运》。

;;;;西蒙这边,忙碌于手边一大堆事情的同时,他也配合福克斯影业再次做客NBC的《今夜秀》,花了几分钟时间讨论《蝴蝶效应》的创作灵感之类。

;;;;双方的合约上,西蒙虽然有着配合影片宣传的义务,但他其实是那种非常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

;;;;不过,彼得·桑德斯在邀请西蒙参加脱口秀时,直接送来了一张30万美元的支票,还表示影片北美票房突破一亿美元,福克斯影业会再支付西蒙一笔奖金。

;;;;对方如此上道,西蒙自然也尽力配合。

;;;;与此同时,经过迈克尔·奥维茨的拜访,罗伯特·雷德福第二天就给出回应,愿意接受50万美元外加5%利润分成的片酬条款。

;;;;上周六的派对之后,麦当娜夫妇考虑了几天,同样给出了回应,表示愿意客串小兔子和小南瓜的角色。最终谈妥的条件是夫妻俩一起拿走50万美元片酬。

;;;;此外,西蒙还同意为麦当娜下半年的新专辑写一首歌。

;;;;敲定这些,《低俗小说》此时已经拥有了罗伯特·德尼罗、罗伯特·雷德福和约翰·特拉沃尔塔三位巨星加盟。麦当娜和西恩·潘夫妇的名气同样不容小觑。

;;;;800万美元预算就组合出了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欣喜若狂的猎户座影业特意在周四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大张旗鼓地对外公布了西蒙新作《低俗小说》的名称和一系列参演大咖名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