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科幻小说>归向> 14.1 燕关之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1 燕关之外(2 / 2)

;;;;啪嗒一声,在列车行驶的风中,一个大拇指大小的东西落在了栏杆上,然后又趴在了作战服上。

;;;;吕茗低头看着落在陶瓷装甲上的蝗虫,扬起带着机械手套的手,一掌把这个昆虫捏死。

;;;;大蝗灾,这是北方特有的灾难。

;;;;它们每年从西部山脉爆发,啃光北地一切地表植被,所幸由于南方水土湿润,适合一种寄生菌丝的生长,这种蝗虫在南方无法成虫,从浩北高原下来后,就迅速消泯。而这种大蝗灾的肆掠范围,牢牢定下了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

;;;;【不过说到这大蝗灾,也是有神话传说的】

;;;;百圣时代结束后,据说北方某王在和中央神帝发生争斗失败,一怒之下砸了定北鼎,大鼎破碎,封印的仇恨肆意流淌在大地上,仇恨与土壤接触便变成了这大蝗灾。为了挽苍生于虫口中,中央神帝摘下自己的发丝,变成了遏制虫群的菌丝。

;;;;对于这个神话传说,苏鴷有这么脑补,蝗虫灾难应该和海拉人先祖和东大陆陆人类先祖的战争有关。

;;;;突如其来的蝗虫,应该是基因调试后专门针对农田的武器。

;;;;神话中的大鼎破碎,应该是双方共识彻底破裂,然后发生战争。毫无疑问海拉人失败了,为了防止向西撤退遭遇追杀,故在测定气候后,释放了蝗灾。

;;;;东大陆陆人类的科学家尽全力研发对应的孢子武器遏制了这东西对东大陆农业的摧毁,但是也彻底耗尽了东大陆在战后的那仅存一代科学家的精力。

;;;;至于菌丝和发丝的联系,旁白:“为了研究菌丝,当时研究员应该是彻夜工作,献祭了不少自己的头发。”

;;;;……

;;;;经过两万年的发展,这些昆虫已经没有最初那样恐怖,并且嵌入了北方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蝗灾每年定期的爆发,北方候鸟定期的前来用餐。而在北方沿海的岛屿上也留下了惊人的鸟粪矿物,自然界是平衡的,人类打破的平衡,其他物种会恢复平衡。

;;;;当然也正因为,每年定期兴起的蝗虫群形成了新的自然平衡,人类生产力发展后,想要再度改变,总是被自然再度教训。

;;;;燕山历史上有两次企图征服北方自然,均已失败告终。

;;;;第一次:蒸汽历934年,吕家先祖某位城池,企图在燕山以北建立渤海郡。

;;;;当时气候是偏温暖的,大量的蒸汽农业设备开垦北方农田,同时新修水利。结果第一年丰收,第二年提前播撒了菌丝,蝗灾也没起来。

;;;;但是第三年,气候出现了一个波折,早春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也偏少。菌丝偏少,这直接打破了一个阈值。而阈值降低后,后面对蝗灾是一系列的促进条件。

;;;;在农作物丰收前,几千年都没有过的大蝗灾突然的爆发了,大量农作物和水利设施会加速蝗虫的繁衍。因为农作物种植导致蝗虫突然激增到几千年都没有过的程度。蝗虫直接铺天盖地,不仅仅吃光了所有的作物,还将其他植被给吃光了。

;;;;并且数目庞大的它们直接向南迁徙,越过过去恒定的边界线,直接横扫了浩北高原以南六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地区。整个北方的生态三年都无法恢复。

;;;;而当年由于寒山粮食歉收,进而导致寒山被塞西击败,割让了横山以西的土地。

;;;;第二次,是在一百年后。

;;;;当时技术革命出现了大型飞艇,生物师开始大规模培养新品种的菌丝。当时蝗灾有起来的兆头,快速投放菌丝,能一下子感染所有蝗虫,让蝗灾消泯。这套反蝗灾的机制是非常成功的。

;;;;可是经过了十余年的丰收,世界大战爆发了。为了消除寒山的势力,当时的蓬海帝国直接派遣了长城进入北方,炸了所有陆地上的飞艇基地。

;;;;蝗灾没法遏制,所以北地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虫子组成的黑风暴再次到来。

;;;;由于前面十年用孢子灭绝蝗虫,让候鸟族群数量逐年减少。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生物一旦生存出现危机,可没有食物链下层的物种那么好恢复。

;;;;所以那次蝗灾规模更大,肆掠的不仅仅是寒山,塞西蓬海甚至太云都没有幸免。

;;;;而由于本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