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23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2 / 2)

;;;;在顾鲲眼里,旧金山这边的所谓海景纯粹就是辣鸡,有个屁好看的,海景么就是要天气越温暖炎热的地方越优越。

;;;;过阵子去南加州的洛杉矶,倒是可以考虑考虑长滩别墅,旧金山还是算了。

;;;;至于沿着101公路往南的那些乡间小镇,其实就是硅谷了。96年硅谷的房价已经贵起来了,但是毕竟互联网才诞生两年,跟四五年之后的房价,起码还有几倍的涨幅空间。

;;;;对他来说,只要有个落脚点,便于将来跟硅谷和好莱坞的朋友来往,就行了。

;;;;将来98之后跟大洋国官方的关系恶劣,不等于要自绝于全球化经济,更不等于自绝于大洋国的文旅和信息产业界,大洋国人民还是有值得利用的地方的。

;;;;林莺在湾区盘桓观光了一周,终于选定了一处山景城的乡村庄园,大约十几英亩——房子其实没多大,主要是庄园附带的一个新奇士橙果园比较占地。

;;;;顾鲲看都没去看,直接拿现金,让罗海莉出面去签约付款。一共花了两百多万美元。

;;;;这段时间里,顾鲲本人主要在忙着另外一件事情。

;;;;他想借着如今互联网股的牛市大潮,跟风赚一点。虽然顾鲲一贯排斥西方金融狗,但白捞的钱他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作为重生者,因为专业的问题,他前世对金融股市其实记得不多,只是知道“互联网诞生后,这波牛市疯狂能持续到99年,积累起大量的泡沫”。

;;;;最早的互联网企业,比如网景之类,是94年开始接受外部投资的,不过人家那时候接受的是风险投资,到了95年,才扩散到一级市场的预备IPO募资。

;;;;但这些环节的红利,你不是圈内人、不是风投基金老板或者券商,那是不可能分享到的。顾鲲当然也想在更早的时候就捞一点,但他当时一没门路,二来那时候资本也不够大,只能有所取舍。

;;;;到了96年之后,早期互联网股才算是正式登陆了二级市场,顾鲲这种小散才有资格进场分一杯羹。

;;;;具体该买哪个个股,顾鲲其实是心里没数的。

;;;;不过这没关系,只要对大方向有把握,买固定板块的组合基金,那肯定是能赚的。

;;;;就好比那些后世2006年初杀进华夏A股的新股民,哪怕他屁原理不懂,瞎几把买,只要他能在07年底大牛结束前退场,绝大概率是赚的。(买到中石油的除外,默哀吧)

;;;;但是,顾鲲本人不会长期驻留在大洋国,也不想亲自开设二级市场的交易账户盯着,所以他决定,在硅谷附近,找一家比较专业的、只投纳斯达克版的投资基金。

;;;;然后买这个基金的股份,让基金经理帮他代买具体的纳斯达克股票。这种基金一般都会盯住一个30到50只互联网股的组合包进行投资,也摊薄了单只个股的波动风险。

;;;;这样的话,只要不加高倍杠杆,仅仅用点融资融券,还是可以彻底规避爆仓风险的。

;;;;顾鲲也很稳,没打算一直买到将来泡沫高峰,他也就蹭个一年牛市,明年香江回归,后续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他就要把资金撤出来,另外做点别的事情了。

;;;;这样只吃最稳健的上升期,也不怕手头资金量大了之后,改变历史大势——因为你真要是持有到99年,到时候手头资金确实有可能滚到十亿美元级别。但问题是十亿美元级别的资金想出货抽身,说不定就会提前引爆泡沫破裂了。

;;;;泡沫在高位的时候,成交量其实是并不大的。万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歇菜了。

;;;;相比之下,要是98年之前就出来,哪怕你有个几个亿美元,也是轻松有足够后续接盘侠的。

;;;;湾区这边的金融投资行业并不发达,没什么全局投资型的基金,不过专注于纳斯达克版块的专业基金还是挺容易找的。

;;;;顾鲲花了一周时间做功课考察,就选定了一家可以委托的对象,那是红杉资本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专注二级市场,消化一些红杉资本名下托管的储备金。

;;;;顾鲲就先拿委托买了3000万美元,期间又把自己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和兰方文化的股权做了一些抵押融资,又投了20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