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重生之大科学家> 一八七、满架堆床是五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八七、满架堆床是五车(1 / 2)

“怎么没有?”王国维道,“为此,我们已经取消了所有校外人员的外借;即便本校学生,现在也只能外借嘉庆元年以后的书籍,每次限两册。其余都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读。

“即便是普通借阅,也要事先凭借有效证件和有效保人办理借阅证。每次借书,都要在书后的借阅卡上登记姓名。借阅者在借书时,要检查图书缺损情况。如果发现损毁,除了登记,还要追溯上一个借阅者的责任;如果没有发现,而下一位借阅者发现出现损毁,则追究此借阅者。损害者除了以后禁止借书外,还要进行赔偿和罚款。”

“为了防止墨水污损书籍,图书馆提供铅笔,严谨携带其他笔墨进入图书馆。

“至于部分珍贵的宋元刻本、海内孤本、稿本、抄本、校本等,则已存放在佟文楼,而不是现在的求新图书馆,借阅手续更为正式。”

新建的大图书馆,因为朱志尧创办的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捐款一万两白银,故取名为“求新”。孙元起明白王国维话中“更为正式”的意思:如果你不是关系够硬、脸面够大、需求不够迫切,那是一定借不到这些珍稀善本的。

尽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面向公众对知识的需求,而不是什袭珍藏,可现在变成这个局面,孙元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谁让咱们中国人多呢?人一过百,形形色色。总有那么些人,想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占点小便宜。

公园里怒放的鲜花,他觉得漂亮,就想折几朵回去插在花瓶里,妆点自己的小家;池塘里洁白的天鹅,他觉得好吃,就想抓几只回去烹调一番,满足自家的口腹之欲;图书馆里精致的图书,他觉得好看,就想偷几本回去摆在书架上,显示自己的博学……所有举动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蝇头小利,至于其他人如何,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虽然这些上升不到民族劣根性的层面,或许应该算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小人物生存智慧吧!

大年三十,却说这些令人郁闷的话题,确实有些不合时宜。孙元起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坏了大家的情绪,便转而问:“静安兄,图书馆新一年的资金应该到位了吧?你们有什么打算?”

王国维这才有些笑意:“过完年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跟仁和丁氏继续谈价,争取买下八千卷楼的全部藏书。”

八千卷楼,并不是藏书只有八千卷,而是藏书楼的主人丁国典追慕他祖先北宋丁顗藏书八千卷的雅事,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可惜这座建筑在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太平天国之手,——要说太平天国这个邪教组织,在毁灭古代藏书方面确实战功赫赫。他们一开始造反就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于是,一场文化劫难开始了!

攻城略地之后,发贼上下对书籍是大加破坏和糟蹋,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藏书楼更是他们焚烧破坏的主要目标,《四库》七阁中的南三阁,无一从他们手上逃脱。除此之外,李恕“木樨轩”、甘福“津逮楼”、陈鱣“向山阁”、阮元“灵隐书藏”、蒋光煦“别下斋”等著名藏书楼,都在劫难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