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第四节 “开元全盛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节 “开元全盛日”(1 / 1)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来,宵衣旰〔gan干〕食,勤于政务,执著改革。“自临御以来,三十年未曾不四更即起”,“听政之暇,常览史籍,事关理道,实所留心”(《旧唐书·玄宗上》)。称帝前,李隆基亲身经历了不少重大政治斗争,比一般统治者政治上更敏感,看问题更深刻。在宫内,他常以曹操的乳名“阿瞒”自称,自比曹孟德,立志干一番事业。李隆基继承了贞观时期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优良传统,开元以来,任用宰相多人,各有所长,例如,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hong红〕、杜暹〔xian先〕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他们都能直言谏争,补救缺政,“为一时人选”。李隆基忧勤国事,认真听取诸宰臣所谏,“或有章疏规讽,则探其理道优长者,贮于金函中,日置于右,时取读之,未尝懈怠”(《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金函》)。他所置左右辅佐之臣,皆救时贤才,“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欤”。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开元年间出现了太平盛世。时人沈既济概括为:“家给户足,人无苦窳〔yu雨〕,四夷同来,海内安然。”(《通典》卷十五《选举典》)“开元盛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社会安定,百姓乐业。唐玄宗在调整改革的40年间,统治集团内未发生重大的政治斗争,政局稳定,边疆烽火不起,百姓安居乐业。“丁壮之夫,不识兵器”。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国内外商业贸易的繁荣。“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驴驿。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通典》卷七)。社会秩序良好,路不拾遗,行不斋粮。“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奇瑞叠委,重译麕〔jun军〕至”。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描述了“开元盛世”,诗云:

诗中未免有夸张溢美之词。然而,唐玄宗李隆基致力改革,开元年间社会呈现出全面繁盛的局面,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