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风起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风起兮(1 / 2)

新城墙的第一段工程完工验收。

先别高兴,假设把一个圆圈分割为十六个部分后也算城墙,那么是的,现在抚宁县有了第一道新城墙。绝逼可以算作一个标志建筑却很滑稽,孤零零的竖立在哪里,除了把刁民用于挂城墙外暂时也看不出什么用处。

如果大雱在后世文明时代做官的话已经被撤职滚蛋了,但在大宋不会。

秋收的时节,耿天骘心情复杂,陪着大雱一起站在高高的新城墙上眺望着远方源源不断的收粮队伍。

此番抚宁县算是大丰收,原因在于雨水充足,往北那些敏感地区的田地也比较肥沃,大雱胆子大,组织了相当不少的人投入农业上,高效率收获了许多杂粮。

大雱不高面子工程,今年的粮食大米那是一亩都没有。有钱的人想吃米饭的,可以自己尝试性从市场上购买,现在抚宁县已经有了市场和米商,米价很贵,高于绥德军很多,但大雱不关心,愿意吃的人就去买,只需派税务特种部队盯着那些奸商就行,胆敢阴大雱的话,新城墙就是用来挂他们的。

老百姓的思维比较传统,就算大雱威性高也大力宣传过,他们不排斥杂粮却终究偏爱大米。于是大雱放松了管控,除了孕妇、六岁以下孩子、军人必须硬性吃饲料外,其他的自愿。

说是这么说,但仍旧有许多人吃饲料,因为便宜啊,饲料县衙是给予粮食补贴的,只要是抚宁县的户口每月都能领取军粮票,用军粮票购买就很划算,不用吃肉吃菜,身体也能很好。这是官府保证的底线,和有钱的大工吃点肉喝点小酒并不冲突。

之所以可以全部土地上马杂粮,那是为了节约种子成本。顺便,抚宁县的全部耕地都已经不属于个人,以前属于县衙,后来的资产重组中就划归西北联合投行。于是也就农业工业化了,种田的人算投行雇工。所以种什么不种什么当时是大雱说了算,现在是叶无双说了算。

商人尿性么,搞农业不挣钱,这些田叶无双不想要,这一期是依靠王雱的官府兜底收储计划撑下来的,也就等于王雱仍旧给了她粮食补贴,签署了粮食定价回收协议,否则田地早被叶无双荒废了。

现在就成为了鸡肋,哪怕把这笔资产冷藏荒废,现在人不够用的时候叶无双已经不想投入人员去种田,就算有粮食补贴也利益太小。

但王雱定下的一万亩红线不能突破,最终协调不下来,王雱这次就被小姐姐宰了一刀,花费了不少的财政代价,由县衙买回了西北投行手里的田。包括那些已经很熟练的种田人员,也给了足够的“转会费”重新划拨到了国企名下。

这是耿天骘参与操作的,所以现在站在风很大的城头上,耿大叔心情悲壮。他很不习惯大雱被人坑,却是这次为了粮食安全问题,被叶无双砍了一刀。

没办法大雱是真会犯错误的,这就是当初急于组建西北联合投行的后遗症。把冶炼厂买回来是神操作,但把田买回来代价真不小。

然而官府不是企业,有些东西真要兜底的,赔钱也要撑着,不能急功近利的乱搞。

现在虽然有来自河东的给养,但上年的鬼天气实在太销魂了,运输线路几次中断,那是用人命填出来的。好在韩琦有信仰有执念,若是换商人操作的话,早就断粮了。那么往后会有什么变数,谁都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