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特战先驱> 第四十六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节(2 / 2)

但吴伟华还是不置可否地笑笑,略一思索后说道:“这些情况组织上自然会加以查证。但相信周旅长也不否认,暴乱平息后的全市大搜捕,的确加重了市民们的恐慌情绪!我记得,周旅长下达的搜捕命令中,审查的对象好像是‘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日本男人’,我想,整个通岭‘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日本男人’肯定不会太少吧?这么大的审查范围,一下子抓这么多人,市民们想要不恐慌也不可得了!而且我还听说,不少被关押的日本人都冻伤了,光截下来的手指头和脚趾头就有一大堆!”

周卫国笑了,说:“吴书记好像说漏了一点,我的命令里还提到‘凡是有中国人担保的日本人可以不抓’,所以抓的并不是‘整个通岭’的‘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日本男人’。当然,吴书记既然认为暴乱平息后我们在全市进行的大搜捕的审查对象范围太大,那么我就解释一下吧:其实,暴乱到了最后,残余的暴乱分子都和普通日本居留民混杂在了一起。通岭市区仅仅登记在案的日本居留民就有一万六千多人!就凭我们两个营的搜捕部队,要在搜捕当时就鉴别出谁是暴乱分子,谁是无辜的普通日本居留民,吴书记觉得可能吗?所以为了避免有漏网之鱼,我们也只有采用这种先大范围抓捕再甄别排查的方法了!至于日本人的恐慌情绪和部分日本人被冻伤,那当然是会有的,但这又能怪谁?要不是日本人发动了暴乱,我们民主联军又怎么会如此对待他们?难道他们日本人发动暴乱失败,事后往人堆里一躲,就一了百了了?那他们对通岭这座城市造成的破坏怎么算?他们杀害的我军官兵怎么算?他们造成的我们中国市民的恐慌又怎么算?往大了说,他们为滞留在中国的数以百万计的日本居留民做出的这个反面榜样,造成了广泛、深远的,极其恶劣的影响又该怎么算?”

吴伟华不敢接口了,周卫国的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他怕再说下去自己一旦把握不住度就要犯原则性错误了!毕竟上级已经将“二·三”暴乱定性为“反革命暴乱”,他要是再纠缠于周卫国对残余暴乱分子的搜捕问题上,将来被扣上“同情反革命暴乱分子”的帽子也不是不可能的!想到这一点,吴伟华心中不由一惊,偷偷看了眼周卫国,见他脸上虽然神色比较激动,但并没有进一步的过激言行,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决定立刻避开这个话题。

吴伟华想了想,说:“我有一个疑问一直想向周旅长请教,在暴乱发生前的一月三十一日,当时的四团团部为什么要突然搬出行署所在地?”

他这个跳跃式的提问让周卫国明显愣了愣,但周卫国还是很快平复了自己有些激动的情绪,说:“当时我们四团团部搬走,是为了给行署腾出办公的地方。这难道也有问题?”

吴伟华冷笑道:“这在当时看来,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可仅仅在四团团部搬走后的第三天,暴乱就发生了!”

周卫国皱眉说道:“吴书记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伟华淡淡地说道:“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把整件事串一串:在暴乱发生三天前,周卫国同志突然提出将团部搬出行署,而且是搬至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点——后勤处存放年货的仓库!周卫国同志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些令人奇怪,但在当时看来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三天以后暴乱就发生了!通岭行署立刻成了众矢之的,成为暴乱分子进攻的重点!遭到数以千计暴乱分子的疯狂围攻!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吗?”

刘远忍不住说道:“吴书记,通岭行署是我党在通岭地区的最高党政领导机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行署成为暴乱分子进攻的重点一点也不奇怪!这根本就不是巧不巧,而是必然的!”

吴伟华哼了一声,说:“刘政委的这个解释倒也合理,可是,为什么作为通岭最高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