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银狐> 第三十四章 以仁慈之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以仁慈之名(2 / 2)

兰州之地原本就不是青塘的边关重镇,只是一道门户而已,这道门户还只是一道栅栏门户,它防君子不防小人,您认为的险要地势,其实对青塘并没有多么的重要。

四百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从长安西行,经天水、兰州、入青塘乐都、青唐城,又过湟中镇海堡,湟源日月山,经过倒淌河最后把文成公主送入了吐蕃。

这条路上多的是险要的关隘,多的是飞鸟难度的要塞。和那些地方比起来,黄河天险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当初唐皇李世民何等的英雄,也未曾拔除吐蕃这根肉中刺,最大的原因就是吐蕃地界的地势,过于险要。

我们出关中进入河湟,一路上都在上行,自古以来从低处向高处进攻被称之为仰攻,一道两道天堑还有可能平定,八座,十座,几十座天堑关隘,就不是人力能够胜任的。”

欧阳修看了铁心源良久之后才道:“我们要走的道路与文成公主进吐蕃大同小异,只不过我们进入吐蕃最深处时倒淌河而非逻些。老夫会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汇总成文,递送回大宋的,何去何从,自由陛下论断。”

铁心源点头道:“此言大善,只是先生需要修改一下自己的文风。”

对自身非常有自信的欧阳修回头看一眼铁心源笑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不知大王有何教诲之处,尽管明言。”

铁心源对老夫子这种微微带着点嘲讽的语气根本就不在乎,张嘴就到:“少一些修饰,少一些夸张,一座城里的人口有两万,就说两万,有两百就说两百,就不要用捉肩接踵或者寥寥几人这种话,城池高有两丈三,就不要用高耸入云之类的话,只有一丈高就不要用抬脚可过这样的语句。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话一定要慎用,如果李太白给我呈递上来的文书上是这样形容地势险要的话,我一定会将他以危言耸听的罪名打入大牢。”

欧阳修呵呵笑道:“老夫受教了,这是真正的受教了,诗词可以夸张描画,文书就必须详实,一个需要大美,一个需要大实,功用不同,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先锋营已经渡过了黄河,已经开始在对岸警戒,欧阳修身为第二拨过河的人,在两位船工以及嘎嘎的护卫下施施然的上了浮桥。

尽管这座桥晃荡的厉害,老夫子步履有些蹒跚,脸上却没有什么惊惧的表情,走到最险要的地方,还扶着绳索观赏了好一阵子波涛汹涌的奇景,然后才恋恋不舍的走向对岸。

老先生泰山现于前而不色变的心神确实值得钦佩,嘎嘎历来是什么都不怕的,扶着老先生站在桥上笑的没心没肺。

至于苏轼就非常的丢人了,叫唤的如同杀猪一般双手紧紧地抓着绳索,眼睛却瞪得老大,一边叫唤一边缓缓向前。

其余的文官们就很丢人了,尿裤子的都有七八个,倒是那些胥吏们可能经常行走在乡下,城郊,表现的要比文官们好很多,至少没有一个人被吓出尿来。

从天南来的丘八们就很得意了,一些胆大的夯货竟然一边唱着下流不堪的曲子背着物资踏上浮桥,几个不要命的竟然还故意把浮桥摇的乱晃当。

被孟元直丢出的飞石砸吧了两下,这才乖乖的奔跑着过河。

尉迟文的做法极为聪明,知道自己没胆子在桥上做戏,就干脆坐在一个空空的车厢里面,被四个军卒抬着过了浮桥,在这中间,他的眼睛是紧紧闭着的。

六千四百人只过了一小半,天色就暗了下来,自古黄河不夜渡,铁心源严格的遵循了这一规矩,和孟元直赵婉留在了黄河的另一边。

晚间吃饭的时候孟元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