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汉贼> 第372章 三雄勤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三雄勤王(1 / 2)

盖俊轻轻敲击书案道:“这些无关紧要,且不提,大家还是议一议是否按照既定计划南下,而出兵的话,何时为上?……”

诸臣面面相觑,并州地处中国一角,为关中、河北天然屏障,欲有所作为,必当善取二者之一,以为资凭。今并州与冀州暂无利益冲突,盖俊和袁绍反有盟友之实,东边之路已断,加之天子在南,是以,通往崛起之途,南下是惟一的选择。

荀彧眼见贾诩心不在焉,无开口之意,只得出言道:“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董卓入京,天子蒙难,将军虽非首倡举义兵者,却是率先同董卓接战,先利河东,再战河内,遂克复雒邑,威震天下。董卓怀恐,胆破众散,望旗披靡,龟缩关内,日夜不安。虽以四方云扰,未能迎驾西都,然将军之心乃在王室,此,将军医国之素志也,天下士民之所望也。”

“今王公筹谋数载,一战除董,义士振奋,百姓感恩。不过,董卓虽亡,党羽牛辅、董越、樊稠、李蒙、杨定、胡轸等俱在,各自拥兵,未服王命。王公虽王佐之才,天下名士,然性格过于刚戾,未有服人之能,恐怕关中不久后必有一番争持。诚因此时,将军宜当尊奉主上以从民望,声援王公以诛不顺,此,大义也,断不可有违。如此,方能服弘义以收英才,秉至公以安民心。关中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

“善!文若所言,深得孤心意。”盖俊抚掌而笑道。王允真的是王佐才吗?盖俊很怀疑,看看他除董后的所作所为,真是有负其“王佐”之名。在盖俊眼中,荀彧,才是真真正正的王佐之才,其目光深远,口才极佳,话语气势磅礴,使人动心,上次献三州、强秦策是,这次亦是。每每抢占道德制高点,打着大义的名义获取实利。

戏志才消瘦身材裹于宽衣大袖之中,平凡而苍白的脸上镶着一双明眸,只是这眸子前,似浮着一团迷雾,好酒之人都该知道,这是饮酒到了一定量才会表现的特征。敢于在并州最高级别的会议前饮酒,戏志才绝对是第一个。这等放浪行径,难怪负监察百官之责的都官从事司马芝数廷诉其不治行检,连同乡、薄曹从事陈群也看不惯他。

戏志才醉眼朦胧,缓缓言道:“荀司马所言甚善。董卓诸将,必反,今王允既然有求,将军不如乘势南下,驻马河东,观双方成败。王允事谐,则率十万之众入卫西都,辅佐天子,事若不遂,则以勤王之名扫除逆贼,平定关中。”

“……”荀彧不由担忧的看了好友一眼。

司马芝和陈群面上则纷纷露出不悦之色,前者更是几次欲起,皆是强自忍住。戏志才所言虽然有些直白,但总体来说切合并州战略,可是,王允毕竟是诛董功臣,官至司徒录尚书事,秉持国政,又素无交恶,怎可直呼其名?此举实在太过于失礼。

盖俊对此没有任何表示,他素来不拘小节,有才的人,放浪一些,自能容忍。只是他心里不免替戏志才感到可惜,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单从这一点,他就远远比不上贾诩、荀彧、荀攸叔侄,如果不出意外,他这辈子都将与三公九卿绝缘。

自召开会议以来,偏将军胡封一直沉默不言,可是眼看盖俊麾下诸谋士皆是一口一个凉州诸将反攻长安,并以此为准,做出种种猜测,乃至策略,心里不由生出反感,毕竟,他的亲舅舅李傕,就是众人口中的不顺,逆贼,忍不住直言道:“将军、诸君,驻马河东,以观双方之成败,固然是好,但还有一个更轻松的法子,即招降凉州诸将。”

马腾连连点头,显然是赞同胡封意见,顾左右而言道:“董卓既死,众将似孤魂野鬼,无所倚仗,惶惶不可终日。将军名著西州,神威天下,董卓与将军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之别,凉州诸将未尝不心生仰慕。依末将之见,不如遣使招降,旬日间便可尽得十万带甲之士。到时,以将军之威名,挥兵二三十万众,谁敢相抗?平定天下,如翻掌耳。”

“说得好!”庞德轻喝道。“我们同董卓诸将虽不乏龌龊,但那是为国事也,非为私也。目下董卓一死,双方间再无利害冲突,将军只要一纸书信,晓以大义,兼顾乡谊,诸将必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