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汉贼> 第258章 豫州刺史孙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章 豫州刺史孙坚(1 / 2)

荆州,南阳郡,治所宛。

袁术接到孙坚北伐的通知,心里暗暗责怪对方任意行事,像出兵讨董这等大事,誓师仪式应该是由自己这位后将军领荆州牧主持才对。

袁术召集幕僚商讨,没等说上几句话,使者又至,并带来一个堪称天崩地裂的恶讯——孙坚出鲁阳城二十里,遭遇董卓军步骑数万,大败而归,狼狈逃回鲁阳。

诸人不禁面面相觑,何以如此之急邪?

袁术听得心里直冒冷汗,庆幸孙坚鲁莽,没有叫他,不然他多半会被堵在鲁阳。随后又开始着急,荆州士卒都在江夏郡、荆南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讨逆抚慰地方,宛城只有两万人,万一董卓南下,如何相抗?

治中蒯越说道:“将军无须担心,孙将军之败,非实力不济,而是事出突然耳。今鲁阳犹有数千兵、数万民,兵器、粮草可支一年,董卓未可欺也。”

别驾刘先亦道:“雉县守将宛人文(聘)仲业,智勇兼备,楚之名将也,不在盖骠骑大将黄(忠)汉升之下,必保宛城无忧。”刘先字始宗,荆南零陵郡人,博闻强记,明典故,乃是荆楚首屈一指的大名士。袁术以“居刺史之半”的别驾待之,可知对他的看重。当然,其中亦不乏平衡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的考虑。

文学从事蒯良忧道:“董卓会否从长安出兵,经上雒、商县、武关入境?若受两面夹攻,宛城必不保矣。”

后将军长史杨弘嗤笑,他明白蒯良的潜台词,是劝袁术将治所迁回南郡江陵,蒯良妄自号称荆州名士,徒有其名而无实才,逊乃弟蒯越十万八千里。

杨弘字子雅,弘农杨阀出身,故司徒、谏议大夫杨彪从弟也。弘农杨氏、汝南袁氏同为京中望族,世代交好,杨阀阀主杨彪娶袁术之妹,由是亲袁术而疏袁绍。他虽不赞成关东起兵,却也不阻止族内如杨弘者投靠袁术,其实这也算是另类的相助吧。

杨弘驳道:“南阳水网密布,冬季虽冷,冻不过数寸,人尚不得过,何况骑兵?从武关入寇宛城,必渡均、湍、淯三水,只需遣精兵数千把守诸河道桥梁,董卓便是提十万兵马亲自,又能若何?”

被一个外乡人以荆州地理反驳,蒯良颇觉难堪,欲辩而不行。

袁术只觉头痛欲裂,狠狠揉了揉,示意诸人退下,只留下桥蕤、张勋两位中郎将,同时命家仆袁六唤来李丰、乐就、陈纪、雷薄等都、校尉,司马。

桥蕤即东郡太守桥瑁从弟,后者被兖州刺史刘岱杀害后,他带领部曲载着桥瑁亲眷返回豫州梁国家乡安置,随后图谋为从兄报仇,自知实力低微,遂投入袁术麾下。张勋则是汝南人,太傅袁隗故吏,昔年曾参与平定豫州黄巾之乱,带兵经验丰富。

至于李丰、乐就、陈纪、雷薄等人,或为袁术京师部党、或为家乡汝南豪杰,皆是一时之选。另有亲信大将纪灵、梁纲、陈兰等身在荆南、江夏镇压不服。本来中郎将张勋也在南方,最近几天才带兵回返,多亏了如此,否则宛城兵力更少。

众人紧急磋商,最后散去,各自回到兵营厉兵秣马,准备大战的到来。

袁术孤零零坐在空旷的大堂中,以手支额,喃喃自语道:“宛城太过靠近关中,董卓稍使力气就可兵临城下。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想要扳回,难如登天。”

“是否该考虑一下蒯(良)子柔的意见呢,把治所迁回南郡江陵,以南阳郡为北方屏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